关于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有效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0592 日期:2024-03-12 来源:论文网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有效教学”以成为教师面对教材的一种重要思想。所谓“有效”,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不可以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来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笔者认为,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那么,如果一位教师备课很认真,上课内容很充实,课件制作很精美,学生学习很努力,这节课也可能是低效教学,甚至是无效教学。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因此,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本文姑且结合本校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略作总结与反思,希望借此来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的提升。
一、重视
从社会对理科类人才的需求和越来越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到学校为追求高升学率而大搞理科题海战术,再到个别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急切……这些综合作用到学生身上,就让现在的学生轻视甚至忽视文科类学习,尤其是母语学科语文的学习。他们会觉得语文学习投入再多,收效却甚少,不如做几道数学题实在,或又觉得即使自已平时不学语文,考试也能够应付。所以,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这是一个误区。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的这种观念。可惜的是,往往学生这种观念的直接来源就是教师自己或者学校本身。闯入这个误区的难道仅仅是学生吗?就部分学校来说,从上层领导到年级主任,再到班主任,常常会把语文学科的教学摆在数学和英语之后考虑,甚至更后,似乎高考语文成绩仍然是“靠天收”。这是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最大的障碍。
二、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但是,我们也发现,由于一些教师对语文新课标理解不够到位,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新的课程标准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尊重,更是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作了痛苦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那么难道传统的语文教学就一无是处吗?笔者认为,这次的“改革”应该也要发扬“拿来主意”精神,而不是针对传统的语文教学全盘彻底的否定。有教师在教学中有矫枉过正的现象,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造成了低效、无效教学的现象,这又是一个误区。比如说有的语文课堂过分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忽视基础知识的识记、积累。殊不知,必要的知识积累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方面。能力哪里来?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作依托,能力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知识与能力,恰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合则齐美,分则两伤。又比如说有些课堂教学为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而教师的作用却大大削弱。在教学中,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到教学各环节的实施、评价都由学生来操作。这种做法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气氛也格外活跃,但实际上因为教师主导作用的丧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在原有的层次上徘徊。这与有效教学恰恰背道而驰。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方法
那么,采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呢?传统的靠讲授、写板书、啃文本似乎都已经过时了,不够“新”,那么多媒体的运用就成为了新宠。21世纪的教学课堂都普遍用到了信息技术,我们学校更是走在了信息技术的前沿,有着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还有素质全面的各科优秀教师,都能够在课堂上对学校的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但是笔者发现,在周围的老师基本每节课都要用课件上课,把基本要在黑板上书写的地方都在课件上反映出来,而且要花好长的时间在精心的制造,精心构思的安排,可谓煞费苦心了。可是这真的都很有必要吗?是不是一种舍简求繁的活动,过分强调形式,忽视内容,提供了无关的信息?过分地依赖课件,教师反而让机器控制,而且课前要花大量时间准备,花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收效反而甚微。因此只有恰当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化。尤其是语文学科,作者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传达信息和情感,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时.,从语盲符号中再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世界,而这种再创造的方式就是想象。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欣赏。如果运用多媒体直接投影出画面或视频,就会造成想象环节的缺失,从而大大影响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文字的呈现方式来说,教师板书也优越于多媒体投影。板书是老师的自己字,有个性魅力的特点,有“亲和力”,更是一种书法上美的熏陶,更何况现在许多学生写字都还存在倒笔画。过分的是使用计算机教学,试想也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误解,以后字不一定要写的,反正以后都有电脑代劳的。
四、“质”、“量”
我校为初三学生安排了限时作业,这为强化学生解题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果提供了可靠保障。有效的课后练习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延伸和重要保证。但是,往往有时过于强调了练习的“量”,而忽视了练习的“质”,事倍功半。练习中练习方式的陈旧、呆板以及大量无味的重复练习的存在,结果是,学生缺少一种灵性、活泼、有趣的语文学习,而是倍感语文学习的枯燥,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笔者认为,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训练有效性的研究也是相当必要的,尤其是针对高三年级的有效性训练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缓。什么样的练习才是有效的呢?有效的练习贵在举一反三,训练精要而答题能力有显著提高。反之,练习做得再多再难,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与能力提高。
首先,作为教师要对初中阶段全部教材体系、课程标准有明晰的把握,把练习看作是深化课文学习的有效载体。其次,我们应拓展思路,把对学生的语文训练适时延伸、拓展到课外,和高考接轨。再次,要明确平时练习的目的,它毕竟不是选拔性考试,不是用来为难学生、考他薄弱环节的,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都能有所巩固、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因此训练题不应当偏、难、怪,最好是富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试题。最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各科作业限时限量,防止师生都被作业拖垮,以至挤占了正常教学精力和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学生训练的有效性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两只轮子,不可偏费,这两只轮子承载着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通途上奔驰。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学习。如此地潜心钻研与探索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必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