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标下数学教改之我见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0093 日期:2024-03-06 来源:论文网
&#

关于新课标下数学教改之我见关于新课标下数学教改之我见

29616;代教育是以现代社会信息化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在现代教育的新土壤中,素质教育得以大力推广,学生受教育的目的也从以升学为目的更多地转移到为了掌握本领、满足社会需要、素质教育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建立新的质量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如何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特别是课改年级的数学教学,我觉得应着重更新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观念
1.教师地位的改变
师生关系主要阐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联结的方式.教师是以培养人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学生是以学习为己任,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中个体.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人,传统意识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无可辩驳的主人.课堂教学 “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传统教育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 ,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2.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扎根于教师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习,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而今,通过课改,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方法也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变得爱学习了.
3.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打破过去单一地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手段的一统天下,建立全面、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往,不管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以考试作为手段,从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局面.而今,按照课程改革的精神,将不再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手段.
我们用知识评价与考试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不是,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如果只在学习期末对学生评价和考试则不能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而且有很多的学业与非学业的内容不适合通过一次评价与考试进行检查,某些考试也要求评价不能局限在很短的时间内,如需要较长时间的任务和活动.因此,现在我们提倡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期末对学生的评价与平时评价相结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的负担,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通过不断的日常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和促进教学.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更新教法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教材的处理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多数局限于补充、调整部分习题,理顺教材本身原有的知识结构,很少根据具体情况更改例题;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教”而忽视了“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在问题的设计上,过细、过窄、缺乏思考价值,往往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致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依赖性和模仿性.
为使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教法改革应式图走出一条新路:
1.提倡在游戏中学习
  七年级的学生,还保留着儿童的稚气,游戏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游戏与学习往往互相渗透.通过游戏,学生常可以轻松掌握新的学习内容,与此同时,游戏也是促成他们的自我表现、独立性和积极性的情感体验形成与发展的好形式.例如: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节,利用课本设计的“二十四点游戏”进行分组游戏,让各组自由抽牌,抢答列式,收到较好效果.当然,游戏的同时不忘学习,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充当“评委”、“组员”、客串“嘉宾”等,适当把握游戏的“度”,才不致出现“玩得轻松、学得空空”的局面,做到课堂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2.提倡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学习
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发展,正是通过学具的摆弄,学生得以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动手,亲身体验以获取知识.在上“展开与折叠”一节时,我就采用这种做法:让学生亲自把正方体纸盒剪开展成平面图形,在各个面上标上数字,再让他们猜测重新折叠后哪些数字位于相对的面上,然后动手折叠,检验其猜测结果.实践证明,本节课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互为补充,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3.提倡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教学中要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学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该训练并逐渐达成的.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应经常让学生有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教师则应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相信形式适当的合作交流必然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认识水平和交往能力大有裨益.
4.提倡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发现数学知识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这种过程不再是传统的对结论的记忆,而是结论的生成过程,这种过程使得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得以训练和培养,突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获得.——学会了走路,还怕到不了“家”么?
总之,新形势下的课改要求我们不仅改变思想观念,还要更新教法.不再因循守旧,既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如何有效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课堂的互动氛围应是我们数学课堂现在不断改进和以后继续完善的方向.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