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修订后的数学新教学大纲的精神,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的环境,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体会数学、理解数学,结合初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在实践中,我作了一些尝试,现概括如下:
一、开讲情趣,讨论引入
在教学“二次根式” 这一课时,学生对概念很陌生,也很难理解,如何导入新课是关键的一步,教学中先设计一幅幻灯片或一个课件,一块长方形绿草地如果AB长为40m,BC长为20m,那么,中间连接相对两角的小路AC长为多少m?先让学生讨论解法,根据勾股定理小结得AC长为问:√2000 ,问: √2000 能不能进一步化简呢?(要求:不准用计算器、也不准查表)。
进一步再问,如果AB = a m,BC = a/2 m,又怎样要求AC的长呢?告诉学生,这就是本节课需要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一连串问题学习新课。
二、开放探索,创设情境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重结论轻过程,重模仿轻创造、重记忆轻能力,其中削弱和减轻的是使学生长期受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了当务之急。
如:在讲“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一课时,先让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
(1)由∣x∣= 2的解是x = ±2,能否得到由∣x∣ = a的解是x =±a?为什么?
(2)∣x∣< 2的解集{x∣-2<x<2}是怎样得到的?
(3)∣x∣>a(a>0)的解集是{x∣x>a或x < - a}
为什么要用“或”连接?能用“且”字吗?两个字分别在何时使用?有何区别?
(4)例1中,若得到“- 5≤ 500 - x ≤5”可以吗?解不等式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们通过以上四个问题的回答,加深了对“绝对值概念”、“绝对值的几何意义”、“集合的交集、并集概念”、“不等式的性质”及“解不等式”等方面知识的理解。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对整个课堂的新知,也基本上得以解决。
三、分层处理,整体感知
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成就感,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这种心理,努力帮助他们获取成功,以此激发学习兴趣,促成进步。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由于学生能力水平、知识程度的个别差异等因素,致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致。他们往往对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动有所期望,并期望在活动中成功;而对于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活动,则反应冷淡,那么,教师如果想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就必须将知识分成难易不等的几个层次,以适应层次不一的学生。
例如,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有“练习、习题A组、习题B组、习题C组”四种类型,我往往把它们也分成三个层次处理:
①紧扣小节内容、思路简单、反映教材基本要求的题目为练习题和A类题,这类题就请基础一般的学生解答。这部分学生通过解答A类题,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以便获得成功的喜悦;
②反映教材较高要求的题目为B类题和C类题,这类题就请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
③对于数学爱好者,指导他们在完成以上层次的习题外,再浏览适当的“数学读物、同步练习”等,并且对教材上的“想一想、读一读”,要求阅读、思考、以使他们获得更高层次的成功的喜悦。
又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前者要求能列出方程解答即可,后者就要用列方程和算术方法进行对比练习,乃至更多的解法。
通过知识的分层处理,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参与了活动,他们获得了成功,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精选习题,深化知识
当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减负”成为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依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精心设计课堂内外作业,是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归纳、理解。习题的多样性、代表性、综合性能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智力的发展。相对于教师而言,既做到了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又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来自由发挥。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多留给孩子们一片慰蓝的天空,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数学课堂给学生多一片愉悦的天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