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8347 日期:2024-02-21 来源:论文网
[摘要] 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对话和交流的本质就是让位还权,变被动为主动,尽量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说,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切磋思想,砥砺智慧,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师生交流;平等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Socrates)最早提倡在教学中采取对话,他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这样,师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而可见,平等对话是语文教学中交往的主要途径或形式。
  对话和交流的本质就是让位还权,变被动为主动,尽量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说,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切磋思想,砥砺智慧,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这正是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呢?我认为,从操作层面上看,“平等对话”包括“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师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一、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而在“独白教学”中,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绝对真理的化身,在教师的“声音”下,不允许有其他的“声音”,教学中教师常以权威者和社会代言人自居,以长者的身份自居,要求学生绝对的服从自己,“教育者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的结果是“现行的教育本身却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从事教育工作”。从而导致了师生间缺乏平等对话,也就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精神上的交融。可见教师应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教师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行探究性阅读的课堂里,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师生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让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立人格,都具有心灵交融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课堂对话才能是以石激石的火花迸射,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
  在操作上,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我采取了多提供“话题”而少提“问题”的办法。师生双方围绕这些话题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学生相互质疑,共同探究,教师只是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其中,“导而弗牵”,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也可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指点。
  二、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对话
  “平等对话”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我们知道,学生既有“优生”也有“差生”,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对话活动中,要看教师是否是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尤其看“优生” 和“差生”的机会是否均等的。而在实际的对话活动中,“差生”一般都处于被冷落、被讽刺、被耻笑的地位。他们常常被教师剥夺了参与对话的权利,致使他们逐渐的对语文学科,甚至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要想实现语文教学中真正的平等对话,教师就应摒弃“优生”和“差生”的差别,特别是对于“差生”,教师应用心倾听,在对话交流中适时的给予对话式的点拨。如在学生出现思维定势时,启发求异;在学生理解不够全面时,适度引导;在学生言及要旨时,点拨强调;在学生意外拓展时,热诚赞赏。只有多一点理解,多一次机会,多一句鼓励,才会使每个学生真正参加到对话中来。
  三、师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对教材 、教参上的知识进行系统地讲授,而忽略了对师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败归因的分析。为此,教师既要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从而实现教师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1、让学生融入教材情境。为了不断地让学生对教材有新鲜感,教师应树立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导着学生走进教材”的观念转变,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发挥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
  2、让学生发现教材的疑点。“惟书、惟上、惟权威”是传统教学对人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创新教学、现代课程理念提倡的是“不惟书、不惟上、不惟权、只惟实”。因此,在探究教材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问、敢于批判。
  3、让学生探究教材的特点。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课堂应该是学生们自我学习和能动探究的教育场所,所以,应该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探究他们认为有趣的知识。如《鸟的天堂》一课中,学生在自我探究大榕树的美丽时,有一个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后说:“远看大榕树,它就像一只大熊在河边喝水,太美了。”大家仔细一看,插图上的大榕树果真像一只大熊,学生那独特的想像和理解真令人折服。自主探究,重在信任每个学生的主体阅读能力,尊重学生阅读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总之,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对话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关系更为真诚,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以思促思引爆智力,以情生情激情奔涌。
[

参考文献

]
[1] 谭少元,语文阅读教学之握见[J],教师,2008,(9).
[2] 姚红,让活力充盈你的课堂 [J],科教文汇,2009,(3).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