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推动他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1. 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2.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培养学生亲近数学的情商。
(1)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首先必须保持良好的教学情感,这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其次,教师的语言不妨风趣一点,把孩子的兴趣激发起来再讲,这样可以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
(2)教师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要克服“我说了算”的错误观念,增强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学习数学中简单图形的美,使学生感到学习“有味”。 优美的图形总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二、使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因此,在数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三、使数学知识技能生活化
数学知识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如:在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之一,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一堂课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时应注重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即:实效原则,适时原则,梯度原则,角度原则。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五、变传统教学为探究式教学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验、搜集资料、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改善自身心理结构,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探究教学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数学教学中怎样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