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用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7808 日期:2024-02-16 来源:论文网
数学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能力优劣的重要标志。在数学教学中,我运用比较的手段使学生深刻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知识的本质,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 运用比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小学数学应用题有些数量关系是极其相似的,因而也具有相类似的解题思维方法。在教学中对同一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设计不同的问题情景,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不仅能使学生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规律,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教学工程应用题之后,让学生做以下几道练习:
  1. 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12天,由乙工程队修需要20天,两队共同修建需要多少天?
  2. 客车和货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开出,客车行完全程要10小时,货车行完全程要15小时,经过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3. 学校有一笔钱用来买办公桌椅,单买办公桌可以买10张,单买办公椅可以买40把。如果买办公桌椅同样多,可以买多少套?
  学生分析题以后便可以得出以下数量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作如下比较:
  路 程÷速 度 和=相遇时间
  ↑   ↑   ↑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   ↓   ↓
  总 钱 数÷单 价 和=购买的数量
  通过比较学生看到了虽然上述几道题的创设情境不同,但解题思路相同,都可以借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来解答。
  二、 运用比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很多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不是唯一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列出不同的算式,让学生进行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如,一艘客轮从A港开往B港,已经航行了165千米,正好航行了A、B两港路程的5/9,这艘客轮离B港还有多少千米?
  这是一道难度不太大的分数应用题,可以循着顺向思维用分数除法,可得解法1:
  165÷5/9—165或165÷5/9(1—5/9)
  可以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思路去考虑,可得解法2:
  165×[(1-5/9)÷5/9]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受到上面解法的启发,又可以循着航行的路程是离B港的几倍的思路探索,得出解法3:
  165÷[5/9÷(1—5/9)]
  还可以从归一法思考,得出解法4:
  165÷5×(9—5)
  如果循着反向思维,从返回归一考虑,学生又可以得出解法5:
  (1—5/9)÷(5/9÷165)
  由于教学精心设计,虽然学生练的只是一道题,但这道题的知识覆盖面却很广,学生在解答时是需要选择头脑中储存的多种信息,并进行比较,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沟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三、 运用比较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对数学概念、定律、性质、公式、结论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表面上,学生理解是不会深刻的;若能将有关的基础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其内在的各种特征,可以防止知识泛化和混淆,提高认识能力。
  如在教学比时,就需要将除法、分数和比这三个数学概念进行比较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尤其是要通过比较找到它们的不同点。比同除法、分数虽然有些联系,但是它们的意义是有区别的。比是指两个数相除,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方法;分数则是一种数的表达形式。
  又如,比例教学中,学生常对下面这组题不易搞清:
  (1) 一种药水是用药粉和水按1∶100配成的,要配制8080克药水,需要药粉多少克?
  (2) 一种药水是用药粉和水按1∶100配成的,在8080克水中,需要加入药粉多少克?
  这组题形式上是很接近的,(1)题里讲的:“8080克药水”和(2)题里讲的“8080克水”,“药水”和“水”只是一字之差,就构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应用题。通过比较使学生区别这两类应用题的异同。这样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