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化学教学方法与学生研究能力的结合
一 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1.利用实验及增设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时,除了做教材上的有关实验外,我还增设了魔术表演——茶水变色。看到有趣的实验现象,学生的探究动机油然而生,疑问自然形成并想办法解决,实验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得出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某些内容,直接的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再如,在做完浓稀HNO3与Cu反应实验后,如果教师仅提出反应中的还原产物,分别为NO、NO2,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同时思维易形成定势,是否可以进一步讨论一下硝酸浓度与还原产物之间的关系,设问学生是否可以得到N2O、NH4+等等,从而使学生得出其规律,这样避免了思维的定势。
3.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学习应用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化学技术的成果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应该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化学教学应该综合:(1)环境保护知识:如水质分析、食品检验、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汽车尾气、金属腐蚀与防护、土壤改良、三废利用等,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2)工农业生产:如三大合成材料、冶金、石油、煤、化工、氯碱工业、电镀、化学电源、农药化肥、造纸、涂料、印染、黏合剂、食品工程、医药卫生、新物质、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利用等问题。
二 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1.创设提问环境
教师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跳一跳摘到桃”,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观。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创设出能使学生愤悱的情境,以营造探究的氛围。如在讲授氯化氢的物理性质时,我先做了氯化氢的喷泉实验,然后问学生:压缩滴管的胶头,挤出几滴水,有什么现象发生,喷入烧瓶里的石蕊试液的颜色是否有变化,为什么?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因为学生观察到了这有趣的实验现象,就急于知道为什么,对于给出的问题就会积极的思考。当然对于氯化氢的物理性质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刻了。最后教师要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解答。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开放性探究——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实验的关键是自主提出问题,有强烈的探索动机,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这一动机蕴藏着强大的内驱力和求知欲。教师的职责是创设情境、帮助引导、启发积极思维、帮助设计分析方案,使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索能顺利完成。
三 创设模型,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
要通过化学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应该加强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另一方面要全盘了解化学教材中的多学科因素,化学概念与原理可以利用学生相关学科知识来类比、理解、应用。
1.结构示意图或直观模型,建立空间概念
如氯化钠晶体内钠离子和氯离子是空间交替排列的,有人对“空间交替排列”不理解,对其中的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之比为6∶6或1∶1就更难以理解了。对此,我们观察氯化钠晶体结构后,再去观察氯化铯晶体结构,两者相比较很快就会得出结论,虽然两者化学式相同,但是晶体的内部结构不同。从而,通过直观模型,纠正了平面的结构错觉,这样经过数次的观察,感性认识不断加强,大脑中就会逐渐建立起正确的、完整的、清晰的立体构象,为增强立体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基础,也为以后学习结构化学奠定基础。
2.寻找原型,进行类比迁移
中学化学对乙烯、乙炔、苯、白磷等的分子的空间结构作了详细的介绍,在近几年的考试题中常出现这些典型分子间或形变而成的较为复杂的空间结构问题,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典型物质原型进行类比迁移,同时还要注意利用单键可以旋转,而双键不能旋转的基本原理解题。
四 指导检查,引导讨论,及时小结,使学生逐渐形成自觉的探究习惯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其能解决浅层问题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即本节知识的生长点,但这些知识又不属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使知识紧凑,可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成为本节课的延续和深化。这样做学生可以逐渐养成不断探究化学奥秘的习惯。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解决有争议的、有难度的问题,并能在这样的探究中找到乐趣
化学学习中会有许多有争议或有难度的问题出现,这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解答,应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答。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等。
3.及时辅导、整理、小结,使小结成为学习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指导学生整理、小结,归纳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析知识点与考点的关系,研究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和整理,从而使知识达到高层的迁移。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勇于探索化学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法的革新,使我尝到了甜头。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在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方面刻苦钻研,争取取得更加优异的教学成绩,为全面落实和贯彻素质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