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减负的方法
人们经常谈论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其原因何在?其表现形式如何?我们认为可用四个字来概括——机械重复。中学尤其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主要表现何在?或者说教师该负什么责任?我们认为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其一是“无节制地扩展知识面”,其二是“施教不因材”。
一、无节制地扩展知识面
它的含义就是在教学中不断地补充一些公式、补充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几乎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正因为如此,高考考试大纲曾多次明确限制这种无限扩充知识面的行为,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利用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等。
在教学中,这些补充的公式或方法往往只对一些极其特殊的问题有效,方法缺乏普遍性,久而久之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不断地套公式、套题型,一旦试题稍加变化,学生就无所适从。而且这些补充的众多公式与方法大多是不加证明的因为时间不允许,更没有学生探索、分析、比较的发现过程,学生大多是死记它们,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记忆负担,这样的学生会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吗?
那么这种补充是否有必要呢?有人一定会振振有词地说补充后解决一些高考题非常有效。
的确,我们一些高考命题专家就是上述无节制补充公式和方法的爱好者,但这绝不是高考命题的主流,即便是无节制补充公式和方法的爱好者为迎合某个补充公式或某种补充技巧方法的“好题”,用我们的基本公式与基本方法也是不难解决的。
最后应该说明,本人并不是一概反对补充一些公式,如果是那样,就好比只用小米加步枪打天下。对此应该把握如下原则:第一是要有节制;第二要视学生的情况;第三要视教材的情况,像函数值域的求法,教科书没有提供任何求法,教学中要适当补充,第四,对于少数必须补充的公式和方法的探索、发现、证明,要有学生的参与,不能直接给出。
二、施教不因材
因材施教是最基本的教的深度与广度方面加以区别,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它不仅需要足够的勇气,更需要正确的判断,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要正确把握教材与高考大纲。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准备具体结合教材来说明了,但这的确是一件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的工作。
最后,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但是如果我们的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通性通法的教学,并根据学生的程度适时调整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的那一天也就为期不远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