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环境;乐趣
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是真善美的体现,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能产生最佳效益。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努力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语文的美。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应是师与生、人与文、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打造一种自然、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一、建立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
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融通、情感共振的“绿洲”。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新课程就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使教师由过去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建立了一种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结合自己的学识大胆地表明自己独到的见解,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舞台,使语文教学变得开放、多元、创新,充满活力。现代阅读观也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严”,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学习是学生与文本的作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师生关系亦师亦友。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创新、求异的思维。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创设教学环境,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受到人伦情怀的熏陶,与作者、教师同悲同喜、同歌同泣,从而实现作者情、师生情的和谐共振,在美与智的融合中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一次,几个男孩子向笔者请教如何处理情信的问题,正好我们准备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写给女儿的信》。于是,笔者便结合课文内容,与学生一起探讨什么是“爱情”这个古老的话题,以及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朦胧的情感问题。课后,许多学生向笔者袒露了心迹:在今后的求学生涯中,一定做一个理智的人,慎重处理好感情的问题。理性的光芒就在情感共鸣的火花中放射出来了。
二、创设民主的、平等的交流平台
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师生应该共创对话的语文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想拥有这让人激动的课堂,我们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陶醉在文学大师们丰富多彩的作品中,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让课堂成为和谐生态样式的课堂。这样一种课堂,是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之间的全新的整合,是这几者之间关系的互惠促进,是这几者之间生长与发展状态的最佳优化。
请看一位教师在执教《关雎》时的教学片段:
师:“窈窕淑女”中的“窈窕”是什么意思?
生:文静美好的样子。
师:那“淑”呢?
生:贤惠温柔。
师:这样好的女子哪个男子不钟情啊!
生:老师,我觉得这个人太好色!(全班哄堂大笑。此时,教师也忍不住笑了)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男子色吗?
生:(只笑不答)
师:追求美好爱情是每个成熟男女的正当要求啊。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明白的。
……
师:从诗歌中,你认为古代男子的择偶标准是什么呢?
生1:漂亮。
生2:文静。
生3:含蓄。
生4:贤惠温柔。
师:还应该是勤劳的。
生异口同声:哇!这么完美的人,去哪里找?
师:是啊,太难找了。
生:老师,你说现代男人找老婆的标准是什么?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师:你们说呢?
一个学生笑着说:像你一样。
师也笑着说:别拿我这个老太婆开玩笑!
生1:老师,你的笑容真美!
生2:你显得那么的年轻!
生3:老师,你说外表美重要还是心灵美重要?
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很好,那我们现在就来讨论一下,希望同学们各抒己见。
生1:我觉得外表美重要。你看,那些美女、帅哥都有一大批追随者。
生2;他们比长相普通的人容易找到工作,找到心上人。
生3:我觉得内在美重要。你们看,那些明星绯闻多,今天说爱这个可明天又去爱另一个。
生4:美人水性杨花的多。(生哄然大笑)
生5: 脸蛋美也有变丑的一天,心灵美让人觉得有安全感。
……
师:是的,相比起外表美,心灵美最重要,特别是选择爱人的时候更要注重心灵美。而外在美也不能忽略,它能够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所以,我们平时也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打扮得端庄美丽,活得开开心心,给人一种很阳光的感觉,你会获得许多朋友的,将来也会很容易找到你的另一半!
从这段实录中,我们读出了教学推进的流畅,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的精彩;读出了学生对“爱情”的感悟与体验,对人性、对人性弱点的认识与思考;读出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平等参与;读出了对话各方对文本的解读与感悟;读出了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
由此,我们发现在对话中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有以下不可缺少的要素:教师的引领、学生的参与、内容的选择、环境的契合。
在这里,教师紧扣文本及文本的人物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话语,“顺势”引领,当学生提到“外表美重要还是心灵美重要”这个问题时,教师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生机盎然的、动态生长的解读文本的局面,师生间有了一种信赖与亲近,有了一种对等的民主,有了一种无障碍的沟通。
学生在这样宽松的氛围里与教师平等对话,心灵得到了解放。当学生“出格”地打乱了教师和文本所设定的套路,而没有收到训斥,反而得到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熏陶和引领时,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提升。在这样的对话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在这里,是心与心的诚挚交流,是情与情的真诚交融。
“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轻轻地一点拨,使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肯定,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了和谐的氛围,师生一起共享相处时的欢乐、愉快之情!
参考文献
[1]姚作平.师生合作 构建和谐课堂——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合作模式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3).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