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中如何倡导“绿色教学”
关键词:绿色教学;幽默教学;伙伴教学;成功教学
作者简介:陈志强,任教于浙江省桐庐县分水初中。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提倡民主、提倡公平、提倡友爱、提倡互助、提倡活力。而在课程改革大潮中实施“绿色教学”恰恰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其目标是要向社会播种“绿色”的种子,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会民主与公平,体会友爱与互助,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感受快乐!
“绿色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既要满足当前社会对学校以及学生的要求(考学),又要使学生们离开学校后的再继续学习能力和意识得到发展。它强调教学工作要与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追求师生与学校教育生态的和谐。所以,教师应该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合作互助精神的培育以及让学生将这种精神渗入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寻找“绿色教学”的渠道。
一、幽默教学
幽默教学即愉快教学,相信很多教师都喜欢幽默、轻松的事物,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幽默,教师和学生也就能幽默起来,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容易地激发大家的思考,就会多一些鲜活的气氛,少一些沉闷的空气。这样就能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锻炼动脑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喜欢走进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于“幽默教学”,古今中外不少有见识的教育理论家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知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之事。
运用幽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重视程度,学生无需有意识的努力就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日久天长,就会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持久兴趣愈浓,学习动机就愈强,努力程度也会愈高,从而彻底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在八年级科学的光学教学中,凸透镜成像内容烦琐、复杂,学生能够掌握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就比较困难,于是,在课堂中讲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笔者讲了一个规律。在讲之前,笔者说:“这一规律是老师多年来教学经验的结晶,这些年来我就指着这个规律活着了”。一阵欢笑后,学生对这个规律记忆得很深刻,用得也非常灵活,大部分学生就在原本认为枯燥的课堂中找到了乐趣,也为今后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伙伴教学
伙伴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同伴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培养相互合作的情感、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思维的方法,并使其学业成绩逐渐提高,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目标。根据上述训练目的,我们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文献,并结合现在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初步拟定了伙伴教学的一系列组织方法:
1.训练策划
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将知识点分解,确定必要的精讲内容和伙伴教学内容,设计伙伴教学的操作步骤、引导方法、目标检测及偶发事件处理等实施计划。
2.伙伴结合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等特征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每组4~5人,并选出1名有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任小组长(拟定为小老师)。
3.伙伴同学
根据教师引导的问题由各组内伙伴之间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学习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内容。
4.伙伴尝试
提供必要的实验设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分组研究实验程度和结果。
5.伙伴讨论
在教师指定的命题下,组内或组间学生通过各种“语言”进行讨论,相互启发,列举证据以探索正确的答案。
6.伙伴作业
组内伙伴一起完成教师留下的有一定启迪性的作业,同时由“小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7.伙伴评改
由组内“小老师”或学生间相互评改教师布置的一些答案简明的作业。
8.伙伴竞赛
伙伴之间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竞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上述各种操作形式可以独立、穿插或同时进行。
在进行科学八年级第三册物质的特性中的“密度”一节,可将“密度的测定”这一验证性的演示实验变为探究实验教学,采用“伙伴教学”的方式。下面是笔者对“密度”一节的教学思路: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上课时,教师首先给学生设置情景问题:“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比较,哪一杯质量大?”再让同学把它们同时放入已调节好的天平上,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结果天平向盛水的一边倾斜,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共同讨论,提出各种猜想。比如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接下来,把伙伴小组结合成4个大组,若干小组,第一组测若干杯体积不同的水的质量与体积,第二、三、四组分别测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铜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要求各小组先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表格,然后选取实验材料做实验,收集证据,整理后填在表格中,分别计算出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值;再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讨论并归纳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等的,相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值是相近的或相等的。最后教师总结指出: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顺势提出“密度”的概念。这样,整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去摸索、寻求,让事实说话,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密度概念的本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思维方法。
三、成功教学
让任务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体验成功。任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情景的真实性,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过易,学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过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设计的任务要从实际出发,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
记得听一位教师的公开课,有一个环节是“比较水的多少”,教师出示了四个瓶子,两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瓶子,两只形状、大小不同的瓶子,装入不同量的水,在每个瓶子上分别标上1号、2号、3号、4号,让学生说出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学生很准确、很迅速地说出2号瓶水最少,剩下1、3、4号三个瓶子再比较,说出哪个瓶子里水最多,哪个最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别用1号和3号,3号和4号,1号和4号进行比较、估算、猜测,但无法准确地说出谁多谁少。学生陷入猜疑、迷茫当中。探究没有结果,学生体会不到此次尝试的成功。如果教师能把握时机及时提出:“既然用眼睛无法比较或不能准确比较水的多少,我们就得想别的办法来比较,看看大家能想出什么好办法?看谁的办法多?”学生又有了新的探究问题和目标,使探究继续深入下去,也可以从另一角度体会到成功。可这位教师没有把握住这个时机,介入过晚,不厌其烦地让学生继续比较,越说越糊涂,把学生带入了死胡同。本来四十分钟的一节课延长到了一个多小时,学生高涨的探究情绪逐渐被无味的消耗掉了,造成上课的学生累,一片死沉;听课的教师累,讲课的教师更累。教学与求学都没有达到效果。
“绿色教学”主张教学应建立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合作互助精神培育的基础之上,既能教给学生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紧紧跟上新课程改革的大潮,充当课堂教学的对话者、商谈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地解放学生,使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让我们一起努力,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让绿色课堂流淌生命的活水,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尽情享受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程振响等.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引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