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生本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6729 日期:2024-02-07 来源:论文网

践行生本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践行生本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如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参与历史教学中释放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会大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历史教学中如何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关键词:历史思维;生本理念;历史教学

  新课改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历史能力的培养,即历史思维能力、史学理论能力和逻辑严谨的表达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地看待过去、理解现在、把握未来,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念在历史教学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历史教学的方法
  1.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浓厚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中学生的兴趣特点容易激发起来,但却难于维护稳定。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青少年学生都喜欢听生动的故事,这是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学中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方法,或者在讲课中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教师讲、学生讲、课件再现等形式,展示历史过程和历史现象,使教学过程既生动又让学生主动参与,将历史哲理、历史规律寓于感人的讲述之中。
  2.问题引导阅读
  学生不喜欢读历史教材,不会进行分析、概括,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读书,选择典型内容说明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思维活动。可以运用问题、任务引导法,在学习新内容时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任务,再由学生个人或在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这种“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阅读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由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巧设疑难
  “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窦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在讲授西安事变时,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拘捕蒋介石以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顿时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最后统一了认识,从而不仅帮助学生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激发他们急于求得解决疑难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思维。
  4.纵横联系
  为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打开思路,学会全面地观察问题,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进而把握其本质,教学中需注意纵横联系。这有两种办法,一是以一国历史为线索、以时间为纲的纵向联系,如讲抗日战争时期“八·一三”事变时,可联系“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把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的四次事变构成一个整体来讲述。二是以问题为线索,将同类问题或同一时间不同国家间相类似的问题进行比较的横向联系。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与日本的大化改新,使两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沙俄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使两国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样,在纵横联系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其思维的广度。
  5.比较异同
  心理学的研究启迪人们: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可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历史现象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比较的方法很多,如同一历史时期的同类历史现象,如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历史现象,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一个历史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如“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通过比较找出异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以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达到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解。
  6.小组合作学习
  生本课堂强调的小组协作学习法是指合作的伙伴形式,把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课堂自始至终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出现,小组协作回答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弥补师生交流的缺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课堂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颇有裨益。通过开展讨论以至辩论,学生不仅谈论对问题的见解,而且阐述自己所以这样认识的理由和依据。通过讨论,能达到活跃思维、扩展思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的效果。在讲初中中国近代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一节时,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中启发学生抓住民族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工人阶级的几种不同态度进行分析对照,引导学生搜集大量历史事实发表意见,教师最后归纳总结。这样,使学生对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这一问题加深了理解。这既是教材的重点又是难点,掌握了它就会为理解以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有关问题打下基础。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运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教学的作用
  1.避免居高临下,营造民主课堂
  当代中学生参与意识强,不盲目轻信,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的居高临下、惟我正确、惟书正确令学生反感。生本教育理念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虽然学生是受教育者,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师生间是互动式,让每一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学生说不同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看法,这种民主的气氛有利于学生轻松地上课,积极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避免空洞说教
  教师空洞的、不切实际的说教味如嚼蜡、毫无生气,运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去寻找资料,归纳整理,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找出几个至十几个资料,甚至是教师找不到的资料。学生在分析归纳的时候,他们的视野、思维已经扩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步提高,历史课不再抽象。
  3.避免“一言堂”
  “你说我听”的被动式教学,教师说得唇干舌燥,学生毫无反应,历史课变得没有吸引力。生本教育理念可以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会在自主探索中产生新问题、新发现、新思考。学生在“我要学”的驱动下,在课堂的民主气氛中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互动式的讨论中增长知识,会逐步形成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分类的网络系统,从而更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思维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涌现出许多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历史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地更新知识,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那么,教师会教得轻松,学生会学得愉快!所以,“生本教育”是搞好中学历史教学之本,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是中学历史教学之根!
  

参考文献


[1]赵恒烈.论历史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J].历史教学,1994(10).
[2]冯一下.现阶段历史思维能力考查的特点[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1).
[3]张颖.史料运用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J].现代教学,2009(10).
[4]顾启进.谈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版),2010(1). [5]张秀琴.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浅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8).
Abstract: With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with the guidance of students-orienta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will be it greatly improved if teachers attach importance to cultivate students’ history thinking ability so that students can develop their innovative thinking in participating into history teaching.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history thinking with the guidance of students-orientation education idea in history teaching based on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history thinking; students-orientation idea; history teaching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