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孩子灵性的天空,打造“个性化”作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6202 日期:2024-02-03 来源:论文网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环节,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创造活动,有无创造个性直接决定着作文的质量,因而个性化作文教学成为作文教学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小学生 个性化 作文教学 实施策略

  一 作文改革难以有突破性进展的原因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尺度,是现代社会进行交际、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小学作文教学多少年来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小学生怕作文,所写文章没有真情实感,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声音、性格说话,抄袭、虚构、概念化、成人化、千篇一律已是一种普遍现象。老师怕教作文,总喜欢以自己的认识、见解给学生的作文加以限制,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虽然作文教学时有改革之声,但难以看到有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欠缺一套完整、严密、科学的训练计划与程序
  (1)小学作文教学分段不清,序列不明,没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小学作文没有单独的一套训练教材。在现行教材中,作文训练只有通过基础训练的作文题来体现,而这些作文题又不能很好地体现作文教学的序列,或题目雷同,或要求不明,或要求高低不一等;而且没有具体的计划,一学期作多少次大作文,多少次小作文,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2)小学作文教学程序缺乏科学性,无章可循。在“小学作文课怎么上”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或因循守旧,按老框框按部就班地上,或随心所欲,完全没有章法地上。在教参中,阅读课有教法建议,作文课却没有具体的教法建议,以致造成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作文训练重形式、轻内容,指导不得法
  传统的作文指导从形式入手,过分强调作文知识的作用,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机械模仿,而忽视了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内容入手,使学生作文成了“无米之炊”。
  3.作文训练重教法、轻学法,难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较多地研究教师的教法改革,而忽视了小学生作文能力形成、语言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忽视了作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因而很难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综上所述,要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对小学作文训练系列化、科学化的研究,就必须改革作文的指导方法。“个性化作文”提倡展示个体生命的原生态,抒发个体心灵体验,做到实事实写、实话实说、实情实抒,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作文放飞心灵:同一题材,有不同的立意;同一中心,有不同的选材;同一内容,有不同的表达。让学生作文呈现“横看成岭侧成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局面。
  二 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促进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个性,使他们的独特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以促进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怎样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呢?
  1.教给观察方法,丰富作文素材
  现在小学生的生活,很丰富,学校中、社会上、家庭里,到处是他们活动的天地,也有到处他们的生活。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小学生却“无话可写”,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怪的现象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入“宝山”而空手回。作文离不开观察,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也是作文获得感性认识和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对“观察”的要求明确而有层次,如针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的习作分别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观察是小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而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不能做到细致地观察,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并教给观察的方法。
  (1)观察自己,激发观察兴趣。小学生的兴趣,只有在具体的形象面前,具体的情景之中才能产生。为了激发小学生的观察兴趣,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相关的情境,调动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观察。教师要及时把握时机,把小学生的目光引向别处,逐步扩大他们的观察范围,进行随机观察。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对生活的观察、感悟中加强体验,从而使生活之源化作观察之流,以优化生活储备。
  (2)走向生活,提高观察能力。“写作教学应贴近小学生的实际”,实施生活作文,让作文融入多彩的生活,即教师引导小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关注、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表现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写作。小学生深入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就会发现生命的无穷宝藏、世界的奇妙无比。当他们拿起手中的笔,不拘形式地展现丰富的校园生活,叙述独特的家庭生活,描绘多彩的社会生活,何愁作文无话可写、千篇一律?如为了让学生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我设计了一份别开生面的暑假实践性作业。内容是学做一样家务事。通过争当“家务小能手”的实践,他们在汇报劳动体验时,个个有感而发,畅所欲言,纷纷说出自己劳动时的趣事。然后我乘着这股东风,要求学生以“一次家务劳动”为主要内容写一篇文章。在作文教学的同时,我们不仅鼓励学生亲自参与生活,而且丰富了情感,为写作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2.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展示丰富个性
  作文教学培养小学生个性的关键是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创造性地教,引发小学生创造性地学,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发展。针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改变传统的“先导后作”为“先作后导”,让小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小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小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小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1)拓展训练时空,适当增加作文的训练量。①从训练时间上,小学生的作文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作文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体现着小学生自我表现的创造性,它不受时间的限制。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小学生有了感触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指导小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提高小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能力。教师把拟题的自由放给小学生,淡化命题作文,把表达的自由留给小学生,淡化文体界限,小学生的作文自然会异彩纷呈。②从训练空间上,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重在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背景。古人云“勤于读书,逸于写作。”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过好语言文学关,我们注重让学生从大量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有益读物,或在科普读物中接受科学知识的启蒙教育,或在浩瀚的文学作品中领略名家风采且做好摘抄。引导小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从校内走向校外,拓展作文训练的渠道。小学生最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师“投其所好”,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与孩子们同喜同悲、同欢同乐。
  同时,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小学生个性化作文的资源,结合课文进行个性化作文训练。例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学生质疑:“老师,课文中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我马上肯定这位学生爱动脑筋,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他们各抒己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这样的课堂讨论,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思维异常活跃,并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个性得以和谐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冲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①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从多种角度选择材料。②同一中心多种选材,有些作文题目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习作时更容易出现雷同,缺乏个性。我们进行立体化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独特的感受,都有许多话可写,自由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③同一材料多种体裁,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以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
  三 应用评价机制,让学生体验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都不要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运用评价机制,让小学生品尝作文成功的喜悦。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要改变以前作文教学教师评价的单一模式,可采取以下方式:
  (1)张扬个性,学生自评。在作文评价中,应放手让小学生自评。在评价中,让小学生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这是小学生作文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
  (2)畅所欲言,学生互评。尝试让小学生互评,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提高写作水平。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小学生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3)激活思维,老师精批。教师精批,不仅能激活小学生的思维,更能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激发小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力争批得精妙,批得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批得能让小学生茅塞顿开。
  (4)促进沟通,家长参评。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作文评价也要打破内外的界限,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请他们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这样做既能促进教师、小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也使得作文教学得以拓展与延伸。
  2.运用多样化的评价呈现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对小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目前最常用的是用等第或分数表示。其实,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
  (1)符号评价。即通过一些特定的符号,来激励小学生。如画上“大拇指”,描上“五角星”,盖上“红旗”章,送上“小笑脸”等表示。
  (2)语言评价。即用语言进行描述性的评价,分为口头评价和文字评价两种。口头评价,主要是指通过个别交谈,当众肯定,具有鼓舞和促进作用。文字评价要着眼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第二人称书写,评语要亲切,态度要诚恳,体现激励性和指导性,传达出对学生的喜爱之情、信任之情,以激发小学生不断超越自己的内驱力。我对作文的评语归纳了以下五个特点:①鼓励性的,肯定学生作文长处,指出努力的方向;②期待性的,指出学生的潜力,点明未来的发展目标;③朋友式的,能与小学生娓娓而谈,如面对面般亲切对话;④体会式的,不居高临下地评价好坏,而是谈自己对作文的理解;⑤委婉含蓄式的,指出问题,也能发现优点。
  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应从点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只要是“不同一般”的均应予以肯定和引导,让其个性的火花成燎原之势。教师在小学生的个性化作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小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个体成长的实际,以我笔抒我心,写出真正具有个性的文章,以此作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形成小学生的作文个性,进而促进小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相信我们的作文个性化教学一定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2004
[2]陈文举.习作教学如何张扬小学生个性[J].小学语文教学,2003(11)
[3]陈素芬.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A].陕西教育,2005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