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加强情感教育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6006 日期:2024-02-01 来源:论文网

语文教学应加强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应加强情感教育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平时只注重机械的训练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以致使学生在课堂上丧失了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正确的是非观和荣辱观。如此情况,真的是令人担忧。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大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那么如何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呢?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国家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又怎么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呢?然而现在一些教师忙于投机钻营、追名逐利,早已把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了许多年,为什么就不能得到落实呢?还不是许多老师只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而无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祖国的发展造成的。试想,如此低素质的教师又怎么可能去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呢?对此,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对教师从严要求,更要从经济上加以制约,让那些真正关心孩子、关心国家的人得到更多的回报。然而,目前的现状却是教师的报酬只和职称挂钩,而不是和教师的工作挂钩,一旦职称评上了,即使什么也不干也照样拿着高工资,以致许多老师无心工作而一心去评职称了。我想,当我们的老师什么时候真正把目光投注到孩子身上而不是领导身上时,我们的教育才会有更大的希望。
  第二,要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孔子曾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善于理解、尊重、关心孩子,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的朋友和信赖的对象。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愿意倾听和接受教师的教育,同时,教师本身又是一面镜子。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只有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你的“道”。
  第三,教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要善于钻研教材。
  正像邓小平同志所讲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同时还要具有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钻研教材,努力挖掘其中的思想情感因素,把教育、学生、教材三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够真正把学生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第四,要善于借助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深化情感体验。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说过:“让学生读书并指导学生朗读,不仅可以延长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由此可见,正是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文字、声音、想象进入情境,从而与作品中的人物及作者产生共鸣,使情感受到陶冶。比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自读、齐读、有感情朗读、重点读等不同的方式,学生充分领悟了总理爱人民以及人民爱总理的真挚情感,深刻感受到了伟人的宽广胸怀和人格魅力,从而使心灵受到震撼和陶冶。可以说,加强朗读教学是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一个有力手段。
  第五,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多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观,激发其情感体验。
  随着电脑的普及,多媒体技术逐步走入日常教学中,它改变了传统的线性、封闭性的课堂模式,将文字、图像、动画、音频、视频融于一体,极大地满足了视听感观的要求,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了感染力。同时又增加了课堂的容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内心情感受到强烈的刺激和影响,并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最后一课》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作品的时代背景、课文的配乐朗读以及中国抗日战争中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和中国军民奋勇抗战的视频片段有机地链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激情和报国之志。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第六,要善于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内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所获得的感受也是肤浅的、暂时的,不可能只靠一两篇文章的学习就使学生具备了爱国主义或集体主义的情操,只有把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图书馆,走进生活,才能使他们的认识得到深化和强化。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