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高效 语文课堂 策略
不少学生甚至教师、家长思想上都存在这样的误区:“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是那么高的分,不学也差不多。”还有的学生说:“不知语文课学什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低下。有的老师上课枯燥无味,只知道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写画画,用黑板语言代替教学语言,这样的课对学生来说索然无味,不愿意听,也不想听。一堂课的效率高低完全取决于学生有没有开动脑筋,有没有跟着你转,即有没有真正地跟你互动起来。而面临高考压力,面对各科作业轮番轰炸,语文很难在课外有限的时间去与其他学科竞争,去分那一杯羹。作为语文老师,只有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向课堂45 分钟要效率,向课堂45 分钟要成绩。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 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不仅要做到真实、朴实、扎实,还要做到灵活、互动、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里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语文课堂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很多。
首先,幽默风趣、富有文彩、神采飞扬、激情洋溢、与学生思想融为一体的语言,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难免生厌,讲课若能声情并茂,那么,他的声音便会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入学生的心田,把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老师课讲得有声有色,学生自然兴趣盎然,愿意听也乐于听,一旦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你的课堂教学就已成功了一半。
其次,随着多媒体技术愈来愈广泛地进入语文教学课堂,形象、生动、变化万千的画面,美妙悦耳、动听的音乐,声情并茂、入耳动心的诵读,在触发着学习的兴味,开启学生灵感之窗。例如,我在教学《家里的灶头》时,用多媒体展示了江南农村的各种各样的灶头的图片,然后通过配乐朗诵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和余光中的《乡愁》,欣赏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风光的片段,让学生宛如置身于江南小镇,似有缕缕茶香扑鼻,幽幽丝竹入耳。这样诗文、画面、音乐三者交汇,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近文本去了解江南,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感情,对母亲深深的爱。
当然兴趣的发生和维持还与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的人格魅力、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等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只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 朗诵感知、自主感悟高效学习
当今的语文课堂,花样繁多的多媒体课件充斥课堂,滔滔不绝地灌输和越俎代疱的讲析主宰课堂,学生读书时间少之又少。朗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本不读通读透,无论怎样讲解,无论怎样合作探究,都是隔靴搔痒、徒劳无益。所以教师要还原语文课堂的本来面目,让朗朗书声回荡课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捧着文学散文读到深夜,沉醉在一篇又一篇美文中,在千古文章中遨游古今、纵观历史,用一颗诗人的心感悟生活的美好,是语文让我活的真实。”由此可见,诵读对学生的重要性。语文课堂上展开形式多样的诵读,能让学生通过朗读,自己去感受语言、体味感情、再现形象、感悟思想。例如,学习《一个人的遭遇》这篇文章,通过诵读,学生真切感悟到不同的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到了战争对人命运的毁坏,对人性的摧残,从而更好地领悟了对和平的祈祷。朗诵与思考理解相结合,是学生掌握文本内容、领悟作者意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语文课堂上,朗诵感知、自主感悟,让学生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精神,在民族文化的厚壤上放飞心灵。
三 课堂生成,激活高效课堂
大容量、高密度、题型丰富的课堂不一定就是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不能只看外在表象,而应看课堂每一个环节或细节的教学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优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教智能理论真正的内涵。对于教师来说,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具有特长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掌握多元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机智,重视课堂生成,随时把握教学中闪动的亮点,见机而作,高效的引导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施有效教学。
例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有一个学生提问,苏轼为什么要写到“小乔初嫁了”,课堂上哄堂大笑。我觉得这是一个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理解的契机,于是我立刻让学生展开讨论,经过热烈讨论、查阅资料,学生得出了创造性的观点。一个学生说:“建安三年,年轻气盛的孙策为攻荆州,让周瑜发兵拿下安徽皖县,周瑜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而且这一仗还有
一个巨大收获,见到了两个绝代佳人,就是当时避乱隐居的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小乔,最后大乔嫁与孙策,小乔嫁与周瑜。这说明周瑜不仅威武勇猛而且是皇亲国戚。”还有学生补充说:“不 仅如此,周瑜还精通音乐,在威猛的三国将士中,就像茫茫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不是有‘曲有误,周郎顾’吗?就是说周瑜是一个儒将,用美人写英雄,就更加衬托了周瑜的儒将风度,表现了周瑜的风流倜傥。”还有的学生说:“写周瑜的这一切不正与苏轼的自嘲‘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形成鲜明的对比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查阅资料、思考探究中,创造性能力得到了锻炼,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 小组协作、探究深化
只有主动参与,充分自主学习,学生才能自己去发现、探索、感悟,学习才更高效。小组协作、互助学习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能让课堂变成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舞台。但小组协作不仅要有外在的形式,更要有内在的思考。
我班有52 名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我把他们分成8 个小组。小组之间合作学习,互相促进;课堂上遇到难度大的、学生独立思考后仍不得甚解的问题,则可以实施小组讨论,由小组长组织,每小组选一名代言人到讲台上展示本组讨论成果,同时小组发言人也可以选一个助理专门协助他板书,然后小组之间互相借鉴、评价,最后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认知的正确度、深度、创新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讨论充分展示了每个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通过思想的碰撞,互相启发,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小组展示,不仅暴露了学生自学中的不足,有利于老师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而且本小组展示的成果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自豪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 分层教学、全体参与
高效的课堂学生的活动面要广,但是学生学习现状存在差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他们各自的接受能力,以及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合理要求,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次教学是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愿望的最好做法。首先在课堂上可以分层次提问,简单的问题或从课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应优先考虑基础差的学生,并辅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使其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偶尔也给点难题,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的精神。遇到难度较大或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问题时,可以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主动思维、大胆实践。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他们一定会对你这门课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学习,这样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当然目前的班级教学模式,给课堂分层次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课堂教学分层始终是困扰我的一个难题,我也一直努力在这方面做着尝试,例如学习“珍爱生命”专题,我让基础差一点的同学提炼《我与地坛》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两篇文章的素材,感悟史铁生和海伦·凯勒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让程度中等的学生从提炼出的这些素材中变换角度立意,学生积极尝试,他们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如跨越困境是一辈子的事;磨难可以摧残一个人的身体,但不能打垮他的意志;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等等。让程度较好的同学通过这个专题的文章,感悟生命的启迪、生命的魅力,学会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去生活,并尝试作文《诗意的生活》。除此以外,我还尝试作业分层次、考试分层次等形式。我相信分层次教学,一定能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更好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效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关键一环。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办法把课上得有声有色,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皮亚杰(Jean Piaget).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傅统先译)
[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2]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杜殿坤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梁海平.溯本追源:实现高效课堂终极动力之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5)
[4]孟宪军、赵锦旭.探索——发现——再创式课堂运作思路例说[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5)
[5]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声“惊雷”
[J].中学语文教学,2009(1)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