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从社会需求状况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4371 日期:2024-01-18 来源:论文网

试析从社会需求状况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试析从社会需求状况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

文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社会需求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市场和社会岗位需求状况以及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健身需求的不断增加,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有所增加,并且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就业空间。但目前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状况有待于改革与创新。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与社会需求接轨,才能在服务于社会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本文从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和多数院校的专业办学实践入手,进一步分析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以期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
  对社会上一些健身俱乐部、武术馆校、各级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学校进行调查访谈,以国内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改革情况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系统分析等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 1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市场的社会需求状况
  2.1.1武术馆校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在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调查中发现,有一小部分会在武术馆校做教练,但他们大都不会在那里工作很长时间,原因一是工资不高,二是没有各种相应的养老、医疗等保险待遇等等。这部分大学生教练员的流动性很大。基本上各级武术馆校专职武术教练员的学历多为高中或者初中,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但是武术理论知识、科学化训练和体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比较弱。对武术馆校的学生不能起到较好地教育作用,致使绝大多数学生武术技术水平尚可,但是文化知识较低,武德修养不好。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使学生在武术馆校里不仅能学到高超的武术技能,还能深刻了解武术文化,培养高尚的武德修养,应该引进一部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都过硬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

  2. 1. 2中小学校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196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第二套《小学体育教材》和《中学体育教材》,首次增加了具有民族特点的武术,这些教材的推出,拉开了建国以来武术正式进人中小学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序幕。目前,学校武术教学许多由非武术专业的教师担任,由于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对技术动作和教学规律的掌握还存在很多问题,而学校里的武术专业教师也只能承担部分班级的武术教学,并不能满足全校的武术教学,因此,也就造成了许多学生武术动作不正规,或者仅仅停留在对武术套路的掌握,还未能从高层次上引导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同和对武术的真正认识,这种现象在各类中小学校都有广泛的普遍性。
  2. 1. 3中老年人健身活动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目前,社会上老龄人口日益增多,老年人的体质问题就摆在我们的面前,如何增强他们的体质,减少疾病,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变得非常重要。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老年人会选择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养生气功、抖空竹等。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受年龄、时间、地点、天气等条件的限制,特别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尤其是太极拳实践证明是一项最适合老年人锻炼的运动方式。但是,大多数老年人缺乏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以致达不到应有的保健养生的效果。因此,社会上缺乏专门针对老年人健身养生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
  2.1.4企事业类治安工作对保安管理人才的需求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很多大学生都把就业的要求降低。通过对部分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现在大多数保安人员还都是初高中学历,大学学历极其稀少。无论是保安人员,还是保安管理人员,都缺乏科学系统的保安理论知识和必备的格斗技能。因此,社会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急需一些既有保安专业的管理知识,又具有武术格斗技能的专业人才。所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所培养的专业人才恰恰符合了这一社会需求。
  2.2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状况与改革思路
  2.2.1当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状况
  从多数院校课程设置分析,课程体系的构建基本上围绕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的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并根据各地区特点和学校办学优势设置相关类别的课程。总体而言,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合理,但也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1)课程门类较多,但主导方向模糊,专业主干课和特色课不够突出。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相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由于受学校教学场馆、设各等硬件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尚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学生对相关的岗位工作显得力不从心。
  3)知识覆盖面不够广,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相对缺乏。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应使学生掌握较宽厚的基础知识,并引导和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

  2.2.2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
  2.2.2.1面向社会,适应需求。专业的生存与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因此,我们要把人才培养的视野投向社会、投向市场,在服务于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与社会需求接轨,突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除必须参加的专业实践、实习外,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都应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活动,使实践课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2.2.2主干课程突出,专业特色鲜明。在专业课程筛选中,尤其注重增加传统武术、健身养生类、减少竞技体育项目的内容,以避免与体育学其他专业(如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的课程相雷同,突出专业特色,适应社会需求。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可增设以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导引养生功、五禽戏、八段锦、毽球、空竹,舞龙舞狮、太极柔力球等等。
  2.2.2.3夯实基础,突出技能。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综合文化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的武术专业技能,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需求。
  2.2.3.4加大选修课比重,拓宽专业知识领域,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在加强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以使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纵向加深,并通过跨专业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和适应能力。有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学生的后劲才大,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岗位和职业不断变化的需要。
  2.2.3.5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与人才市场接轨,与岗位需求衔接。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和岗位工作的结合,使课程设置与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2.2.3.6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解决自身办学困难,增强办学活力。通过与武术馆校、健身俱乐部等企事业单位联办教学实践基地等形式,解决高校自身场地、设备不足等困难。
  3结论
  随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健身需求的不断增多,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就业空间。但目前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有所脱节。应结合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一步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合理设置课程并加以改革创新,才能在服务于社会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