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关键词】阅读;观察;积累;交流;运用
1.联系生活实际阅读
在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是阅读教学最基础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低段语文教学中许多词句学生很难理解,然而放在生活实际中却鲜而易见。如教学《菩萨兵》中理解“热火朝天”一词时,我先让学生扮演红军战士有的挑水,有的扫地,有的耕种``````将学生置身于实际劳动场面之中,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场面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热火朝天”。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相似的场面,学生自然想到生活中大扫除、植树、清除街道上的小广告等场面,恰当地运用这个词语。
再如我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为了突破理解“飞过”、“穿过”、“越过”这一难点,我让一部分同学分别当花丛、树林、小溪,让另一部分同学当蝴蝶来表演,学生很快理解到花丛低,蝴蝶们便从上面飞过去;树高,蝴蝶们便从树与树之间的缝隙间穿过去;小溪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蝴蝶们便从他们上面跨过去``````从而深刻地理解作者用词的精当和蝴蝶们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去蝴蝶谷的迫切心情,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学生有了亲身体验,边读脑子里边想像画面自然就能读得有声有色。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我们的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要激活已经存储在学生头脑中的那些能与课文相匹配的相似块。一旦这样做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就会自动完成。如在教学《桂花雨》一文时,许多同学住在城市体会不到摇桂花的乐趣,不理解母亲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这时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雨中嬉戏、摇落树上的雨、雪时的快乐,再把雨、雪和桂花比较,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童年摇花的乐趣;再回忆自己出远门很久的感受,进一步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体会到:外地的山再美美不过家乡的山,外地的水再清,清不过家乡的水,外地的人再亲,亲不过故乡人!于是很容易地理解到母亲这句话正是她思乡情结的真实写照。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反复的朗读,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自然入情入境。
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或出示当时的时代背景,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一些写景的文章,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还有一些古诗,单凭字面意思很难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问题却能迎刃而解。如《元日》一诗只看字面只能感受到新春万象更新的景象。而如果学生了解到当时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自然对诗的意思会有更深的体会。
此外,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心得交流会、辩论会,让学生说一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升华对课文的理解;或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再者,可以以各种生活化的训练让学生加强的情感体验与实践体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
2.在生活中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到写作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是学生感知、吸收、消化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写作的准备。写作除了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外,还需要个体生活的感悟作为催化剂。所以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独到观察,切身的感悟,深刻的反思,才可能激活头脑中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事物形象和语言材料,才可能文思泉涌,下笔千言,一气呵成。不是说“人情达练即文章”吗?因此,阅读写作教学一方面要扩大信息量,加大阅读力度;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思考人生,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与自我意识的文章,避免了千人一面,思想雷同的“克隆”文章。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在习作教学中我总是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在实践中观察、想像、体验。如学习《泉城》一文后我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再用这种方法观察当地的“莲湖公园”、“丹江公园”练习写作,学完《九寨沟》一文后我又引导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边看边想的方法观察当地的大峡谷、金凤山公园;学完《桂花雨》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当地的特产:黑木耳、板栗、柿饼等,并回想它们带给自己的欢乐``````有了这些真实的体验感受,学生笔下便有了《谁不说俺家乡好》、《魂牵梦萦商洛山》、《我为家乡唱赞歌》等佳作,家乡变得充满诗情画意、生动有趣,令人向往。
在教学“我喜爱的——”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植物、静物的外形、构造、作用以及它带给自己的乐趣,再有条理地写下来。学生有了亲身体验,笔下可爱的小猫、淘气的小狗、勇敢的牵牛花、一声不响的拖把等让人拍案叫绝!
在教学《我第一次——》时,先让学生买一次菜、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等,再把自己做这件事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每个人有了亲身体验,习作当然感情真挚。
3.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交流运用
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口语交际教学,就应该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激活学生真切的表达需求,通过真格的实践活动,引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以便形成比较强的、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管用的交际素养。
为了帮助学生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有效地进行人际交流,我以学生的“言语活动”为中心,努力设置多样化的口语情境,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语言情境和想象情境,让他们在特定情境中产生表达的欲望,自然地进行口语交际。结合“推荐或自我推荐”,“ 讨论班级公约”“ 学做节目主持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主人翁意识;结合“学会感激”,帮助学生懂得感激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结合“帮他出主意”,鼓励大家提出自己面临的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从而增强合作、团队意识``````
另外,结合实际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机会,如班委选举,让学生演讲竞选;课前请一名学生作“ 2 分钟演讲”,评论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让学生写《我设计的主题队会》说明书;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创编广告等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社会调查,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另者,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家名篇,要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与周围的世界息息相通。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受到灵魂的陶冶和思维的训练。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联系实际教学语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