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适应式远程教育模式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8899 日期:2023-11-30 来源:论文网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现#20195;教育的特点以及当前"远程#25945;育"的发展状况,提出#20102;一种自适应式的面#21521;学习者的网络教育模式,给出了#35813;模式的基本构架和#21151;能说明,并从实现的角度讨论#20102;相关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

关#38190;词 自适#24212;式 远程教育 交互式 个性#21270;

1. 背景

"十年树#26641;、百年树人",教育作为#19968;个国家的根本,具#26377;及其深远的意义。21世#32426;将是以知识为基础经济的时代。随#30528;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和#25484;握知识的人才日益成为#22269;家繁荣、民族振兴的决定性#22240;素和主要资源,因而,#22914;何更好的发展教育、什么样的教育#26041;式更为先进,成为越来越#22810;人关心和探讨的问题。而#36828;程教育这一基于计算机#25216;术和通讯技术的教育方式,正以其#33258;身优势,成为现代教育#30340;一个亮点。

l 现代教育#30340;基本特点:

1)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26159;一种节约资源,促进交流的有效#24418;式。传统教育由于其分散性,往往#21463;到地域分布的限制,#26080;法充分发展。而在现代#25945;育中,共享教育资源#26082;可以节约国家对于教#32946;的投入,又可以使得不同学校在#25945;育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交流#65292;从而缩小不同地域教育水平的差#36317;,是全国的教育水平得#20197;提高。

2) 个性化

"因材施教"是一种理想的#25945;育模式。传统教育由于#25237;入的有限,无法很#22909;的做到这一点。而现代#25945;育强调根据学生各自不同#30340;素质和情况,针对每个学#29983;个体施教。目前我国的教#32946;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25945;育转化,强调个性化的教育是#31526;合素质教育要求的。

3) 交#20114;式

#22312;"个性化"教育中,学生必须与#25945;师进行充分的交流。教师要根据自#24049;观察到的学生的接受情#20917;来安排下一步的教学。所#20197;,交互性是教育"个性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l 基#20110;计算机网络的远程教育

以计算机技#26415;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32946;,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育理#24565;,如人机交互、网络化学习环#22659;、网络技术所支持的#34394;拟学习团体等。在#36825;种教育形式中,不#20165;实现了教育的资源#20849;享、个性化和交互式,还#20855;有以下特点:

1) 综合#21033;用声音、图像、文#26412;等多媒体技术,以#22810;样的表达手段使得枯燥的教学更为#29983;动;

2) 通过先进#30340;通信设备,消灭距离的鸿沟,使不#21516;地点的学员与教师之间可以进#34892;"面对面"的交流#65307;

3) 将课程、试验、作业#12289;参考资料以及试卷做成课件#65292;使学员可以更加灵活选择上#35838;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的通过网络随#26102;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点播#23398;习;

2. 现有远程教育模式分析

l 现有远程教育的基本#26500;架

现有远程教#32946;主要以远程学习系统#12289;远程答疑系统和远程考#35797;系统为核心,通过管理系统#23545;其进行管理。作为辅#21161;功能,还可以加上远程作业#31995;统和远程交流系统。所有这些系统#20114;相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远程教育#31995;统。

⑴ 远程学习系统

远程学习系统为#23398;习者提供了一个虚#25311;的"课堂"。系统充分利用网络资#28304;,将教师授课的语音、图像、多#23186;体网络课件和数据等实时#25110;非实时地从大学传送到异地#25945;学站,这样学生就#21487;以在异地教学站的远程#22810;媒体教室里与在校学生一样聆#21548;老师的课程。

⑵ 远#31243;答疑系统

远程#31572;疑系统是利用视频#20250;议系统,通过卫星和网络#20256;输技术,实现双向交流的一种教#23398;手段。答疑系统主要用于教#24072;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30340;交流。教师通过这套系统,可以#23454;现与远端教学站学生进行答疑讨论#31561;环节的教学活动。

⑶ 远程考试系统

远程考试系#32479;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36890;过考试可以将学生#30340;学习进展状况反馈给系统。

⑷ #36828;程作业系统

在#23398;生的学习过程中,作业的#24067;置、提交与批改是非#24120;重要的一环。老师可以通过作#19994;系统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26082;可以不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20917;,以便因材施教,又可以#21457;现教学过程或课件中存在的#38382;题,并采取措施加以修改#23436;善。

⑸ 远程交流系#32479;

远程#20132;流系统主要提供文#26412;交谈、白板、实时语音交流等几#31181;功能,是学生、教师#20043;间交流的重要手段。

⑹ 远程#31649;理系统

远#31243;管理系统的目的是为网上学习#31995;统的学员提供一个集成的学习环境#65292;使得学员们可以方便地利用网#19978;学习系统的各种学习#35774;施,如远程考试系统、远程讨论系#32479;,多媒体作业系统等,#21516;时,对学员的学习记录进#34892;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反馈#32473;学员和有关人员,以提高学#20064;的效率。

l 当前远程教#32946;中的不足

目前的远程教育#24448;往片面强调计算机#32593;络能够更有效地传递常#35268;形式的教学内容,却#22240;此忽视了其对于教学方式的#24433;响,即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新#30340;信息形式和学习经验,能够赋#20104;交流和教育以新的#24418;式,使得远程的教育可以更有效#12290;许多远程教育将重点放在教#23398;的传递和传播的技术上,其结果#21482;是将教师的形象转移#21040;远程,缺乏对学生#23398;习状况的了解以及教师与远程学#29983;之间的交流,使得教学仍是老#24335;的"填鸭式教学"#65292;教课内容千篇一律,不能根据学生#30340;具体情况而"适身定做",往往#36215;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2290;

因此,远#31243;教育应该将传统的以#25945;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习#32773;为主体,着重于因材#26045;教,积极倡导个性化教育模#24335;。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

3. 自适#24212;的远程教育模式

l 核心#24605;想

自#36866;应远程教育模式的基本思想#26159;: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29983;对知识的掌握和接受程度有#38024;对性的教学。其原理是通过与学#29983;的交互,时刻了解学生对知#35782;的掌握情况,并根据掌握#24773;况调节课程的内容和#38590;度,从而实现"个性化教#23398;",因材施教,更好的完成教#23398;工作。

学#29983;在完成阶段性学习后,将进行测#35797;,检验学习效果。如果在某个知#35782;点的得分偏低,系统可以在下一#27425;学习过程中将给该知识点的内容#21160;态添加进来,减慢学习进度;相#21453;,如果学生测试的成绩较好,则#31995;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学习内#23481;,加快学习进度,从而达到教与学#30340;平衡状态。

l 关键技术实现

1) 课件#30340;组织

课件根据具#20307;的内容可以划分成课件#20803;(CourseWare Element#65289;,课件元作为组织授课内容的基本#21333;位。如英语课件可以分#25104;语法元课件、口语元课件、听力元#35838;件、词汇元课件和写#20316;元课件等几部分,语法#20803;课件又可分为动词、形容词#31561;更小粒度的元课件。

系统通过课件容#22120;(CourseWare Container)将课件元提交给学#29983;。所有的授课内容(课件元素)都#25918;在课件容器中。

2) #23398;生学习进度评价
每个学生对应一个#23398;生纪录

学生ID 课程ID 学习进#24230;M 接受#31243;度参数W 其他信#24687;

其中接受程度参数W用来#25551;述该学生对该课程接受的快慢程度#65292;W的值越大,表明学生对#35838;程接受的越快。W是一个动态#21442;数,将随着学生对不同的#23398;习内容接受的快慢程度而#21160;态变化。

3) #35838;程内容评价

课#31243;名称 课程ID #35838;程难度系数P 其他信息

课程难度系数P用来#25551;述该课程的难度状况#65292;P值越大,代表课程的难度越大。P的取值来自对选学该门功课的#23398;生得分的统计,与#20855;体的学生无关,仅#21462;决于课程本身。

4) 具体实#29616;

#23398;习内容用C表示,该课程计划的内#23481;用C0表示;学生测试得#20998;用L表示,该课程的期望分数值用L0表示:

C=C0 / (WP)

W=(L/L0)*(1/P)

5) 系统的工作过程描述

i. 取学生对功课S的接受程#24230;W和进度M;

ii. 根#25454;M从课件库中提取课件元#32032;,并根据W的值组织内#23481;;

iii. 学生通#36807;与系统交互,进行学#20064;;

iv. 学生进行测验,根据#24471;分调节W值;

v. 继续下一阶#27573;的学习,重复ⅰ--ⅳ;

4. 总结

本文#25552;出了一种自适应的#36828;程教学模式,并给出了实#29616;的主要方法。该模式#20805;分利用互联网的交#20114;性和计算机的认知能力,使#24471;教学更有针对性,能够找出学生学#20064;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能#26681;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状况动态调整#23398;习进度,从而实现了"家庭教师"#24335;的教学方式。

本文对远程#25945;学的方法与模式进#34892;了有益的探索。随着整个网络技#26415;、计算机技术、信息#25216;术和教育理论的发展,#26410;来的网上教育将是个性#21270;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预见,#20010;性化的教育模式将为网络远程#25945;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周明天 《TCP/IP网络原理与技术#12299;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2) CERNET的研究#19982;发展,科学出版社 1999.10
3) Lucent Technology CEDL(The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Distance Learning) http://www.lucent.com/cedl
4) Illinois Online Network (ION)
http://illinois.online.uillinois.edu/IONresources/index.html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