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生物 STS教育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8308 日期:2023-11-25 来源:论文网
[内容摘要]: STS教育是适应时代挑战,指导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构想,其特征是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并以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来实施科学教育。农村中学是实施STS教育的重难点。农村中学生物STS教育因农村自身的优势、劣势特点,可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农村生物资源渗透STS教育,开辟田野课堂,开展独具特色的课外教学,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学习,展开生物进农家活动,等系列教学措施,是实施农村中学生物STS教育有效途径。

[关键词]: STS教育、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农村生物资源、田野、课堂

1.STS教育概述

1.1 STS教育的涵义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 [1] 。 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理科各科教学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不仅获得各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

1.2 STS教育与传统理科教育的区别

我国的传统理科教育有不少缺点 ,主要表现在:(1)过于偏重系统化分科知识,旧的知识框架和模式限制了各学科间的联系,限制了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职业训练及社会需要的联系;(2)重知识轻能力,能力的培养长期停留在一般个性心理特征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上,缺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也缺乏培养扩展能力和灵活变通的有创造性的能力;(3)科学价值观偏移,导致教师为升学而教,学生为升学而学,科学、技术、社会三者脱节 [3] 。而 STS教育与传统理科教育截然不同,STS教育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理念更新、教师角色转变、学习方式变革、教学规范转型相联系 [4] 。

1.3 STS教育的特点

(1)综合性

从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多视角、全面地引导学生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现实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科学素养的培养 [5]。

(2)开放性

STS教育根据整个世界的变化趋势而不断更换主题,STS教育在强调科学系统本身开放的同时,还强调与其密切相关的技术系统、社会环境、认知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它内含一种开放的教学观。

(3)互动性

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联系,试图将科学中的某些观点和概念与这些观念所处时代的社会和文化结构联系起来,试图将科学技术与学生的生活协调起来.在教学实施中,强调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与合作的互动。

(4)多元性

STS教育的实施会因国家教育观念、民族文化特色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STS教育承认多元文化的教育方式、多元文化的教育资源,提倡从不同的文化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

(5)人本性

STS教育从目标上强调从个体的发展出发,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STS教育的学生中心取向强调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学生与教师、教材等客体相互交换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6)发展性

STS教育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通过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STS课程内容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素养的内涵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作为STS教育对象的人更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STS教育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不断发展而变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6] 。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事物,碰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科学和技术,需要培养了解社会,致力于社会的科学和技术人才 [7] 。 STS教育因其独到的特性,是适应时代挑战,指导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构想。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STS教育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将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 [8] 。

2.农村中学实施生物STS教育的优、劣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学生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 70%以上,因此实施STS教育的重难点在农村中学 [9] 。生物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实验学科,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极易将科学、技术、社会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2.1农村中学实施生物STS教育的优势

现行农村中学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多半是动植物、环境保护、生态及人口知识 ,这些知识大部分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息息相关 [10] 。所以农村中学在生物 STS教学方面存在着以下优势:首先,学生感性知识丰富。农村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接触动植物及大自然的机会多,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及动植物等基本知识比较熟悉,教学时恰当地利用这一优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有便利的实验和实习条件。生物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实践和实习获得的,像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植物及农作物的繁殖、管理,动物及家禽的习性观察和饲养等,都需要学生亲自体验才能形成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再次,现行中学生物教材大大增加了演示、分组实验的数量,还增设有“看一看”、“动动手”、“做一做”等内容,这些内容中涉及的实验材料在农村很容易得到,而且有一些较简单的动植物材料,稍加整理就可以制成临时或永久性的直观教具,既能节约经费,又能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11] 。

2.2农村中学实施生物STS教育的劣势

同时,农村中学与城区中学相比较,也存在不少劣势:第一,农村中学教育经费一般比较紧张,教学设备比较简陋;第二,大部分农村地区目前还没有铺设网络,因此农村中学也无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生物教学 [11] 。

3.农村中学实施生物STS教育的方法

出于上述考虑 ,我们将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定位为: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现有资源,扬长避短,结合地域性特点,将生物学知识与农业生产实践、与农村发展相结合,与劳动技术、农村特色经济相结合 [12] 。实施农村中学生物 STS教育,可做如下一写尝试。

3.1课堂教学渗透STS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开展 STS教育的主要平台。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3.1.1拓宽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

拓宽教学内容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适当地增补一些知识 ,以说明这些内容与社会的关系。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提高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 [13] 。如在讲根的结构时 ,补充“怎样合理灌溉和施肥”;在讲茎的结构时,补充“果树的嫁接和修剪技术”;在讲真菌时,补充“几种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在讲遗传和变异时,补充“遗传病的调查和防治措施”;在讲生态系统时,补充“建造人工生态系统,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等等 [14] 。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1.2课堂中引入活的生物或实物材料

有“生的”就不要“死的” ,有“真的”就不要“假的”,有“会动的”就不要“不会动的”。例如植物教材中列举的各类植物,在农村中学周围都可以见到。在讲叶的形态时,上课前让每个学生各自采集几片不同形态叶子,上课时对照挂图结合课本的内容提问,先让学生回答自己手中叶片的名称及形态,稍加启发,学生一般都能理解 [15] 。这种方式既有利于课堂气氛活跃,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又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与记忆。讲种子结构时,事先要求学生从家中带少量种子(大豆、玉米),老师浸泡后分发给每位学生,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种子进行观察。先察看颜色、形状,然后解剖观察构造。在观察中要指导学生把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的引导问题。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之处,点出胚是种子主要部分,是产生下一代植物的幼体;引导学生比较子叶和胚乳不同的地方,引出什么是单子叶植物,什么是双子叶植物的概念。利用农村周边丰富的生物资源,将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活的动植物或实物引入教学 ,引导学生对实物的观察、思考和老师提问启发,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注意力较集中,听课效果较好。既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促进实现STS教育目标。

3.1.3利用农村生物资源,做好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教学中心须充分重视实验,发挥实验的作用。农村学校进行实验教学十分有利,不仅取材方便而且大部分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活实例。比如参加过养鸡、养猪,帮助父母种植过水稻、蔬菜等农作物,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捉过鱼、摸过虾。他们在劳作中有意无意地观察到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惯和各种行为,脑海中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素材。这些经验带到学校,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活跃了实验探索气氛,对实验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辅助作用。可根据农村学生的这些特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先后让学生自带牛蛙(代替青蛙)、鲫鱼、家鸽、兔子等活体,作过各种各样生物解剖实验。

3.2开辟田野课堂,开展课外教学

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在农村中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授课空间,把上课的地点定在菜地、田野 [16] 。学生在广阔的田野上,把教室里学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把大自然的见闻和疑问难题带回到课堂研究讨论,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3.2.1采集制作标本,培养学生技能

带领生物兴趣小组成员到学校周围的田野或山上,采集植物标本。首先实地进行整体标本和器官标本的分类,让学生重新认识和区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直根系和须根系。然后将带回的标本指导学生把新鲜含很多水份的植物体迅速压平,制作成扁平的腊叶标本,供课堂教学观摩之用。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季节,指导学生自制捕虫网在校园里、田野上进行捕捉蝴蝶、飞蛾……等 [16] 。并制成标本,充实课堂教具。通过这些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技能。

3.2.2培植与教学有关的植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可根据教学实践需要,在校园的空旷地开辟植物园,种植各种各样教学需要的植物,特别是当地较难找到的植物 [17] 。这种形式不仅绿化了环境,美化了校园,同时把种植的方法教会学生,让学生亲手种,种植全过程由学生自己观察,成果学生自己介绍,也可结合课外活动带学生到实地考察,把观察到的结果,与课本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3.3开展生物进农家课外活动

农村学生家长在生产实践中掌握的经验知识,大都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目标中所要学习和解决的问题 [18] 。因此,农村中学的生物 STS教学完全可以实行与家庭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19] 。另外,虽然学生家长的实践经验知识丰富,但有关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内部生理却缺乏科学性的认识。鉴于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让生物走进农家”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和家长的优势互补。比如棉农知道种植棉花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摘心、整枝,以防止棉花“疯长”,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互制约的缘故。这时候,指导学生把书本上讲过的知识向家长宣讲:根、茎、叶是营养器官,它们的生长叫营养生长;而花、果实、种子与植物的生殖有关,它们的生长叫生殖生长。当家长在读农业科技这方面的书籍,见到这些科学术语时,就不会挠头了。再如,学生家长都知道大雨过后,要及时给庄稼排水,但是却不知这是为了保障庄稼的正常呼吸作用。果农懂得移栽果树苗时,要裁剪去许多叶片和小枝条,但却不懂得何谓蒸腾作用。菜农在移载菜苗时,知道要带土移植,但不知道是保护根毛,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保护根毛 [19]。通过“让生物走进农家”的活动,学生使家长学到了生物科学知识,学生也从学以致用中体验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感受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让生物走进农家”还可以让学生纠正家长的许多错误概念。比如,家长一般习惯上把小麦和玉米分别称作小麦种子、玉米种子。当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这部分知识讲给家长听,并耐心讲解小麦和玉米为什么是果实,而不是种子。在家长恍然大悟的同时,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成功地实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渗透 [20] 。

总之,在农村生物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深化对 STS教育的认识,以其精神,目标为指导,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紧密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丰富第二课堂,使STS教育改革新理念得以贯彻实施,保证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

参考文献

]:

[1]蔡玉梅,张素娟.浅谈STS教育与生物学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6,3(17):169~170.

[2]孙可平.STS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14.

[3]杨元礼.STS教育与中学理科教育改革[J].中学生物教学,2000,5(4):56~57.

[4]黄晓论.STS教育的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2,7(9):30~35

[5]John Holman. 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Education [J].Intj Sci Educ, 1988, 10(4):346-471.

[6]Vid Andrews.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Text)[M].New York: Stanley Thornes Publishers) Ltd,1992:30~37.

[7]De Bore George E. A History of Ideas in Science Education[J].IntJScieduc,1998,21~32.

[8]罗新湘等.STS教育述评[J].教育发展,2003,12(3):54~56.

[9]何金旺.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现状及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S3):89~91.

[10]黄明韶.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学生物教学,1999,9(03):35~36.

[11]张改玲.生物教学中提高探究性学习效率的尝试.[J]山东教育,2005(Z2):84~85.

[12]余晓丽.中学生物实施STS教育浅论[J].南都学坛(自然科学版),1999,19(6):110~111. 

[13]张家学.利用农村有利条件为农村中学生物教学服务[J].教学交流,2005,7(5):96~98.

[14]江玉祥.关于加强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几点尝试[J].零陵学院学报2005,26(03):179~180.

[15]张义珍.浅谈农村中学如何开展生物教学.黑龙江科技信,2007,10(01):156~157. 

[16]蔡建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STS教育[J].生物学通报,1995,30(9):40~41. 

[17]王大满.农村中学生物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05,28(06):89~90.

[18]李菊英.中学生物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1,17(06):30~31.

[19]陈振英,刘林德.让生物走进农家.基础教育研究.2006,8(5):17~18.

[20]蔡铁权.公众科学素养与STS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02,31(4):25~26.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