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考化学考试试卷结构建模的技术指标包括试卷的结构模式、内容要素、能力要素、题型要素、难度要素、分数要素、时限要素,它是中考化学命题、审题评估监控的标准,是实现试题及试卷质量控制的依据。将上述试卷结构构建的技术指标,采用中考化学命题多维细目表的方式,可直接用于指导中考化学试题的命制。
关键词:中考化学试卷;考试标准;试卷结构;技术指标
Abstract: The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structural modeling of chemistry test paper f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include the structural model and the key element of the content ,the ability form of subject , the difficulty, the mark and the time limit, which are not only the standards for designing and evaluating high school chemistry entrance examination but also the basis of realizing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he examination papers. If the above structural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test papers are presented in the way of multidimensional detailed items for chemical proposition of the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y could be directly used in the design of the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Keyword: chemistry test paper f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examinational standard; test paper structure; technical indicat
《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化学考试是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考化学考试标准及试卷结构技术指标的构建,是中考化学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是对中考命题、审题进行评估监控的标准,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落实《指导意见》评估监控制度的重要依据,其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是考试效能充分发挥的关键。
一、中考化学考试标准的构建
所谓考试标准,是指某类或某种考试对应试者在规定测评要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要求,或谓测评的准则或尺度。中考化学测评要素主要包括内容要素和能力要素两类,水平要求即为不同测评要素的考核标准。构造中考化学考试标准,首先要明确内容要素、能力要素以及各要素的考核标准的构建依据。
(一)中考化学考试标准构建依据
中考化学内容要素、能力要素及其考核标准的确定,应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为基准,并结合高级中等学校教育目标需求、考试目的的需求、初中化学教材内容体系、社会对国民素质的发展需求和考生的身心特征综合考虑。
由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启蒙性和基础性,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既是作为一名合格公民对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继续学习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初中化学的课程理念定位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化学课程标准既体现了基础教育阶段化学学科教育的目标,也充分反映了社会对国民素质的发展需求。中考化学在构建考试标准时还应参照高级中等教育培养目标,以高一级学校对入学新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为依据,满足高一级学校人才培养需求。这些构成了中考化学考试目标的内容要素和试题选材的依据。
在考试目的方面,中考化学学科的成绩将与其他科成绩一起作为中等教育择优录取的依据,所以,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在考核标准上应适当把握。在学科教材内容体系上,应充分考虑包含的知识单元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中考化学考试标准的构建还应考虑应试者的身心特征,因为考试必须因人、适人,只有内容要素、能力要素及考核标准设计科学合理,才能对应试者身心素质水平的个别差异作出较准确的鉴别,实现考试预期目标。
(二)中考化学考试标准确定要素
中考化学考试标准,应准确反映学科考试内容要素的考试目标,以及学科考试内容要素和能力要素的考核要求。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指导意见》指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必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依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考化学考查的重点。现代“双基”观认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有关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最基本概念以及初步原理;有关学生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重要事实及其基本规律;能够反映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与社会生活和技术进步相互关系的知识;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性知识;设计实验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简单化学计算的技能;运用科学语言和化学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技能。
明确了中考命题的标准和依据,就可以对中考化学命题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整体设计除了明确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以外,必须充分考虑课程目标、内容要求、能力水平、难易程度、答题时间、题型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基础上,应制订一份详细的多维细目表(见表1)。
表1 新课程中考化学命题的多维细目表
确立了命题的整体框架之后,下一步主要是设计试题的结构和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试题包含的核心知识是什么?在方法和能力方面有何体现?用什么题型呈现?是否符合内容标准的要求?难易程度和解题花费的时间如何?形成怎样的逻辑关系?在明确上述问题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情景素材和适当的文字加工形成试题。上述关系可以简单表示为图1。
图1 试题的结构和内容的技术要素
情景素材作为试题的载体,能够将所要考查的核心知识、方法要素和多种能力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因此情景素材的收集、选取和优化直接影响试题的质量。
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中考化学情景素材可从多个角度去挖掘:①从化学科学发展的视角;②从化学与社会的视角;③从化学与生活的视角;④从化学发展史的视角;⑤从探究活动的视角;⑥从化学实验的视角;⑦从专题研究的视角;⑧从工农业生产的视角;等等。 [1]
二、试卷结构技术指标的确立
中考化学考试试卷结构,是由中考化学学科内容、目标、题型、难度、分数、时限六种要素彼此关联所组成的一个集合性结构系统。它包括试卷所含内容的组成部分,以及不同内容所占的比重和相互关系;所要考核的目标,以及不同层次目标所占比例;试卷所用题型的种类,以及不同类型试题在试题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试卷的整体难度,以及不同难度试题在全卷试题中所占的比例;试卷各类试题,各分项内容及不同层次考核目标分别所占的分值比重;考试的测试时限及其在单个试题、各类试题上的分配。其中,内容、目标是主体要素,题型、难度是派生要素,分数、时限是依附要素。初中化学升学考试的试卷结构体系应由内容结构、目标结构、题型结构、分数结构、难度结构、时限结构组成,双向细目表是试卷结构体系的图表化和数量化。
依据考试标准和实证研究,笔者对中考化学科试卷结构各要素技术指标作以下理论构想。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为以下三个部分:2004—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化学卷、综合理科卷、科学卷等)质量分析数据、2004—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卷结构分析数据、课题组编撰的《初中升学考试标准及实施大纲·化学》确定的数据。 [2]
(一)内容要素
中考化学内容要素的选择要依据学生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反映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联系,确定了表2所示的内容要素,结合课程标准规定的各级主题的教学时数比,确定中考化学各级主题的构成比例。
表2 中考化学内容要素与理论构想分数比例表
根据表2中内容要素确定中考化学试题素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试题素材内容的科学性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在分析2004-2006年30个省市的中考试题中,有3%~5%的试题暴露出一定的科学性错误。
【示例1】小聪看到铁匠把红热的铁器浸入水中淬火,有大量气泡产生。他从互联网上查到资料:
3Fe+4H2OFe3O4+4H2。为此,他动手尝试制取氢气的实验:把带柄的铁块烧红后插入水中,用矿泉水瓶收集氢气的方法是 。
示例1属于知识性错误,在题示条件下产生的气体不是氢气而主要是水蒸气。
2.基础性
中考必须重视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情况的考查,其中又以考查学科最重要的主干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学生后续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重点。
据中考化学评价课题组的统计,2002年全国各地72份试卷中,充分关注了基础知识的考核,重点知识的覆盖率达90%以上,但仍有16%的试卷存在明显的超纲和繁、难、怪试题。 [3]这是值得引起警觉的。
3.时代性
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从现实生活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取材,以生产、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为题设情景,便于学生有感而发,容易上手。试题要较好地突出时代性、生活性、体验性的要求,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应用性
新课程不仅强调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化学课程标准强调:“考核的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应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而应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评价,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去考核。” [4]试题的选材应注重问题的能力立意,避免死记硬背的负导向。
5.导向性
一方面,促进教师通过试题的内容及评卷要求,明确新课程实验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什么内容,应如何开展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明确新课程的目标如何在评价考试中体现,从而更自觉地改变学习方式。
【示例2】(2006年南昌市中考题)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有益于人体健康。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热水,易氧化变色,略有吸水性。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步骤可简述为:
(1)请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名称:
操作①: ;操作②: 。
(2)保存茶多酚晶体时应注意 。
示例2设置一部分课本上没有出现过的生产或生活实际情境,是题目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的体现,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受到教育,促进科学素养全面提高,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
6.创新性
把题型与内容有机统一起来,既保留和有效地使用传统题型,又适当采用新颖的题型,以期更好地实现内容的改革。例如,通过命制一些信息迁移题、开放性试题、探究性试题等,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既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发挥学生个体的潜能,又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推理和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考查。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7.有效性
作为既是初中毕业生毕业的重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招生的重要依据的考试,试题的有效性至关重要。这种有效性表现为试卷的内容选材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符合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具有合理的内容结构、题型结构和难度结构,具有一定的效度和信度,既有利于学生发挥个体水平,又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对学生进行选拔。示例3的设计就是一种成功的范例。
【示例3】(2005年上海市中考题)下面的方框内是某食品包装上的部分说明,请从其中标出的配料中选出一种符合条件的物质填在下列相应的空格中。
(1) 中富含蛋白质;
(2) 中富含油脂;
(3) 属于维生素;
(4) 属于无机盐。
8.公平性
考试的公平性,除体现在考试制度以外,也体现在试题素材的选择上。试题本身可能存在对某一群体的偏向现象,从而导致这一群体的考生在得分上获利较多。评价偏见指的是某些学生由于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或其他特征,在评价中受到冒犯或不公平的惩罚。 [5]注重命题情境,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或者是新科技的发展情况作为背景材料或者信息来源,是新课程中考试题设计的重要特点,也是经常被称颂的一点。但是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采用这些时代气息浓厚的题材时有可能对处于不发达地区的考生施以了不公平的惩罚。这些考生也许并不缺少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仅仅因为地处比较闭塞、落后的地区,不熟悉这样的题材和内容,才导致在测试中表现不佳。对于中考这种重要的高利害测验,在题目编制时设置专门的“偏见审查小组” ,对每一个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对于保证考试的公平性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要提高命题的技巧,如试题的设计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答题的兴趣和动机;试题的措辞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正常发挥。
(二)能力要素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以及过程与方法这两方面的要求,可以重新界定出两个新的维度,即学科知识的维度和能力维度。在不同学科中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是基本的技能型,也可以是思维过程与方法的要求。以能力立意为统领的命题所制定的试卷,它的核心目标是考查学生的现行能力水平,而不是只注重学科知识这一个维度,这就有效地突出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维目标”。以能力立意为统领的命题要满足以下三个原则:能力导向原则,重在评价诸多能力水平;发展性原则,体现对学生发展的促进;规范性原则,反映学业评价的规范化,只有规范化才能保证试题的质量。
有关研究认为,中考命题可以主要集中在课程标准要求的前两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可以在一些考试题目中渗透,但不作为中考命题结构中的主要成分。可以将化学科的能力要求按认知水平大致分为四种一级能力指标(如表3所示)。 [6]
表3 中考化学能力要素分数比例对照表
命题时一、二级能力指标可以给课标中规定的一些主体内容定位。在具体命题时还要考虑主体内容的“能力亚层” “题干特征”“答案特征”三方面的要素,这样才能命制出符合能力立意要求的题。根据不同测评要素在不同能力层次上的要求,以及我国中学化学教学的总体状况,笔者作出上述理论构想比例区间。
【示例4】我市某农村中学的同学对铁的性质进行探究学习。
(1)关于铁生锈的情况调查表:
(2)由此我采用防止自行车生锈的措施有 。
(3)通常情况下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我能举出实例说明,如 ,并能写出化学方程式: 。
示例4根据具体的活动情景,考查学生设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指标:问题的解决和分析),如表4所示。
表4 试题能力亚层、题干特征、答题特征要素分析表
(三)题型要素
题型是反映考查内容的形式,它服从于考试的目的和考试内容的要求。不同的题型测试的功能也不同,因此采用什么样的题型,并充分发挥各类题型的功能,对于试题的质量以及考试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根据中考化学考试标准规定测评要素的要求,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题型的选择上一般采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根据题目的基本形式和功能可以划分为: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开放题、计算题等。由于不同的题型具有不同的功能,题型的选择应符合具体测评内容要素和能力要素的性质。 [2]
1.选择题
以考核对事实的认识和概念的理解为主,具有考查信息量大,便于控制试题难度,能保证一定的知识点覆盖面等优点。近几年各省市的中考试题的结构差异很大,其中选择题比例从1/4到2/3不等。从考试实例功能来看,淡化选择题已刻不容缓。一是比例不宜过高,控制在1/4~1/3比较合理;二是对计算型选择题的编制要慎重,少用算法技巧;三是“四选二型”迷惑性较大,选择的风险增加,要尽量减少其比例,最好不出此类题。
2.填空题
填空题是一种半限制性的题型,它是介于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之间的一种题型,有一定的开放程度。
3.简答题
简答题是问答题的简练变型。可以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当前要特别重视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简答题的开发和应用,倡导学生从多角度、多观点、多层次、多途径、多方法地解决问题。
4.实验与探究题
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同时又是学习的方式,也是学习的内容。在中考的书面测验中,科学探究应体现在科学方法的运用、实验方案的设计、开放性问题的解决等方面,侧重考核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将科学探究融入中考评价,要防止过分追求其形式而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书面化,避免离开真实情景的随意假设、推测和开放,要求命题时根据内容要素控制试题难度,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提高试题的有效度。
5.开放题
开放题能较好地考核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发散性、独特性和探究精神。许多问题答案也并非唯一,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予以解答。化学习题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观察现象,提出解决的设想,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需要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为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6.计算题
计算题考查学生基本计算能力、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但要注意,化学计算题的命制不能变成远离真实情景的纯学科问题,特别是大量脱离实际的、以纯学科内容设计的化学计算题,要求学生进行繁琐的数学计算甚至是数字游戏,会造成学生对真实化学世界客观性和美妙性的一种轻视。例如,2005年南通市中考计算题在情景设置、联系生活实际和难度控制方面是值得倡导的试题。
依据内容要素、能力要素的要求,笔者结合分数要素、难度要素、时限要素得出表5所示的各类题型理论构想比例。
表5 中考化学题型要素分数比例对照表
(四)难度要素
依据中考目标、化学科的性质及考试标准要求,在难度要素上一般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级,试题命制难易各类数据对比关系如表6所示。
表6 中考化学难度要素分数比例对照表
中考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结性考试,初中化学启蒙性和基础性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化学科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在难度要素上应主要采用容易题和中度题,中考化学科的整体难度以控制在0.65~0.70为宜。同时,中考化学科的考试成绩又将与其他科目成绩一起作为高级中等教育选拔学生的依据,要求保证一定的区分度,故在试题难度上要求有一定的坡度。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提出的理论构想的容易题、中度题、难题的比例约为6∶3∶1。
(五)分数要素
中考化学试卷结构模式较多,主要有三种试卷类型:单科化学卷、综合理科卷和自然科学卷(或科学卷)三种形式。不同的试卷类型有不同的总分,内容、能力、题型、难度的构成比例的确立依据是现行课程标准中的课时设置(化学授课时数占总授课时数的百分比),另外参考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及高一级学校对生源的要求。各种数据对比关系如表7所示。
表7 中考分数要素在不同模式试卷中的分布表
如果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还应标明各分卷的分值。
(六)时限要素
中考化学科时限要素的构建,应结合试卷测试的内容要素、目标要素、题型要素、难度要素、试卷模式以及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每道试题学生解答所花费的时间等多要素综合考虑。一般化学单科100分卷,用时90分钟左右;200分综合卷,用时120分钟左右。综合理科、自然科学卷中的化学部分的时限要求,应根据化学部分所占的分数比重,结合考试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总之,中考化学考试标准及试卷结构指标,是保证中考设计科学性、中考实施规范性、中考结果准确性的依据,也是提高中考考试效能、确保中考生命力和公信力的关键。各项技术指标的确立,应符合设计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
[1]王祖浩,张天若.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4.
[2]廖平胜,王后雄.初中升学考试标准及实施大纲(化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教育部中考评价课题组.2002年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报告[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88—18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
[5]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05.
[6]宜昌市初中化学命题专家组.以能力立意统领中考命题改革及命题格式举证[J] .化学教学,2006,(4):53—55.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