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要我们对教材进行挖掘、发散、加工、改进,就会得到一些综合性强,符合创新精神的新命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符合中考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出题思维,是新课标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
【Abstract】So long as we carry on the excavation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 disperse, the processing, the improvement, can obtain some comprehensive nature to be strong,conforms to the innovation spirit new proposition,like this not only can stimulat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moreover also conforms to the examination question source to the textbook, is higher than the textbook to set the topic of a composition the thought, is in the new class sign the physical inquiring into study one effective method, also conforms to the requirement which the new class changes.
【Key words】Physical teaching; Trains the student; Inquiring into study
学校的素质教育是通过学科教学来完成的,其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和中心环节之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许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不好理解,而对一道道物理题,就像是雾里看花,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因此,能力培养始终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上课听明白了,书也看懂了。但一到独立作业或遇到某些问题时,仍然经常出现差错,这说明,学生的认知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化,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每一道例题,上好每一堂课,特别是总复习阶段的“例题”课,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如果对例题进行适当的发散探究,就可以让学生达到深化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有这样一道例题:某灯泡的电阻为90Ω,需将它接在36V的电源上工作,现在电源在实际电压为40V,则应当串联一只多大的电阻?(如图1所示)
探究1方法发散
方法1解R1、R2串联设电源电压为U,R1的电压为U1,R2的电压为U2。U2=U-U1=40V-36V=4V,通过R1的电流I1,通过R2的电流I2,则I2=I1=U1R1=36V90Ω=04A,R2=U2I2=0.4V0.4A=10Ω。
方法2解R1、R2串联
U2=U-U1=40V-36V=4V,因为U1U2=R1R2,364V=90ΩR2,所以R2=10Ω。
方法3解R1、R2串联
I=I1=U1R1=36V90Ω=04A,R=UI=40V04A=100Ω,R2=R-R1=10Ω。
利用不同的物理规律解同一类物理问题,使学生掌握各个物理规律的内在联系,可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多种解法中,可能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复杂,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最佳的解题途径,并学会多角度,多方法地解决问题,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探究2条件散发
变1如图1所示,某灯泡的电阻为90Ω,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4A,现把它接在电压为40V的电源上,要使灯泡正常工作,则应该串联一只多大的电阻?
解R1、R2串联
U1=I1R1=04A×90Ω=36V,
U2=U-U1=40V-36V=4V,
R2=U2I2=4V04A=10Ω。
变2如图1所示,某灯泡标有“36V14.4W”,把它接到40V的电源上,要使它正常工作,则应该串联一只多大的电阻?
解:R1、R2串联
I2=I1=P1U1=14.4W36V=04A,
U2=U-U1=40V-36V=4V,
R2=U2I2=4V0.4A=10Ω
中学生对事物充满着幻想,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对学习和科技活动有极大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可贵的天性正是思维产生的动力,是形成创新意识的基础,教师对题目进行开拓变形,将题目的已知条件作些变更,使一题变为多题,逐步扩展,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也可以较好地发挥例题的潜在功能,通过强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流畅性。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探究3结论发散
变1如图1所示,某灯泡标有“36V90Ω”,与一只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2串联,当灯泡正常工作时,定值电阻的功率为多大?
解:R1、R2串联
I2=I1=U1R1=36V90Ω=04A,
P2=I22R2=(0.4A)2×10Ω=1.6W。
变2如图1所示,某灯泡标有“36V90Ω”,与一只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2串联,当灯泡正常工作时,求出你能所求的物理量?
解:R1、R2串联
(1)I1=U1R1=36V90Ω=04A。
(2)I2=I1=04A。
(3)R=R1+R2=90Ω+10Ω=100Ω。
(4)U2=I2R2=0.4A×10Ω=4V。
(5)U=U1+U2=36V+4V=40V。
(6)P1=U1I1=36V×0.4V=14.4W。
(7)P2=U2I2=4V×0.4A=1.6W。
(8)P=P1+P2=14.4W+1.6W=16W。
变3如图1所示,某灯泡标有“36V90Ω”,与一只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串联,当灯泡正常工作1h后,定值电阻消耗的电能是多少?这些电能使质量为1kg的水升高几度?(假设没有热量损失)
解:R1、R2串联
I2=I1=U1R1=36V90Ω=0.4A,
U2=I1R2=0.4A×10Ω=4V,
W2=U2I2t=4V×0.4A×3600s=5760J。
Δt=Qcm=W2cm=5760J4.2103J/(kg·℃)×1kg≈1.4℃
中学生抽象识记日益发展,想象能力逐步增强,由具体的、虚构的向抽象的、现实的方向发展,同时想象的创造成份日益增加,形成思维能力逐步增强,同时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发展,对现象作出恰当判断和合乎逻辑的推理的能力在不断发展,理解能力明显提高。教师将题目的已知条件及所求的问题作些改变,逐步加大难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总之,只要我们对教材进行挖掘、发散、加工、改进,就会得到一些综合性强,符合创新精神的新命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符合中考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出题思维,是新课标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