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教育在聋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清晰思维、清楚地表达,使学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关键词] 聋生 体验 数学化 过程
数学教育在聋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清晰思维、清楚地表达,使学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沟通交往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提倡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因此在聋校数学中让学生体验数学化过程对因听觉障碍而缺乏生活经历与体验的聋生尤显重要,让聋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聋生生命活力,促进聋生成长的需要。
一、灵活运用教材,关注聋生值得体验的内容
教材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基本的线索,是教与学的蓝本,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不等于教学过程的逻辑程序,要把教材内容加工、处理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联系生活紧密的、真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那么如何将物化在课本上的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呢?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要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引入到社会生活场景中,把生活中的计算、应用题编到例题和习题里,带领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代化的生活更是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身边。可以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游戏、表格、文字等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教材的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加深对所学内容数学意义的理解。同时教材中许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激发了学生好胜心和兴趣,缩小了学生和数学理论的距离,使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
如教学“米和厘米的认识”时,要充分让学生体验长度单位形成的基本过程:用不同物品去量──用同一物品作单位去量──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去量。要学生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过程,使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同时,也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让聋生在操作实践中体验数学形成过程
学生的操作活动在直观与抽象之间搭建了桥梁,实物操作,有多种感官参与,能持续兴奋地在操作中主动探索求知。聋校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给予聋生实践的机会,让聋生在动手动脑中操作,在实践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聋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体验数学形成过程,同时有助于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聋生求知欲。特别是在教学空间与图形的相关内容时,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物、模型,教具演示,学生操作学具,进行实验等学习活动,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以及图形的变换,掌握其基本特征和基本性质,掌握图形转换的规律,自主探求简单几何体的面积、体积等计算公式,同时注重把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并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学具、设计图案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如在教学“一个正方体的容器,棱长10厘米,里面盛了4厘米高度的水,将一个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水面上升到6.2厘米,求这个石块的体积”?聋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聋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正好是石块的体积,相信大部分聋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会掌握得很牢固,这是教师口头讲解多遍也无法相比的。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三、在解决问题中让聋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聋校教学中注意从聋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依靠聋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是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问聋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聋生会说出硬币、圆桌面、车轱辘、方向盘、钮扣、杯口、喇叭口等都是圆形的。也可能有聋生说球也是圆形的时候,对此教师可让大家都想一想,球是圆形的这个说法对不对?并随即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球(模型)出示在聋生面前说:“这是圆球,但不是今天我们要学的那种圆。你们看球的横截面是什么形?”教师把球掰成两半(事先有准备),让聋生清楚地看到球的截面是圆形。聋生对圆的直观认识经过了这样一个程序:从生活中的圆形实物到圆的模型,再从圆的模型到平面图形中的圆,这是符合聋生对几何形体从具体形象到建立表象,再逐步抽象的认识过程。接着让聋生自己用圆规在纸上画几个圆,体会圆是怎么画出来的?为什么画的这条线的首尾能够相接呢?这样引导聋生从数学角度对于圆的认识由聋生自己动手画圆开始,让聋生经历了数学化过程,主动获取了知识,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聋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实际上有三个世界:1、学习课本的世界;2、过去的经验世界;3、生活的现实世界。以教材为中心的学习,远离了学生的经验世界,又脱离了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他们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实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如在学习“比和比例” 后,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计算操场上旗杆的高度,水杉的高度;再如:“千米的认识”,可带领学生到公路边数一数路程标牌;“千克和吨的认识”,可让学生实地观察一辆拖拉机装的砖块,每块砖约2千克,一辆拖拉机限载1.5吨,大家数一数,估算一下这辆拖拉机有没有超载。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如同学们赛跑时,为什么要沿直线跑,不能弯弯曲曲的跑?通过以上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增长了知识,又加深了印象,还提高了能力。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入社会实践,服务于生活,真正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45~50,310~320页
[2]黄爱华编著.黄爱华与活的数学课堂.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8月,第83~120页
[3]吴正宪.“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模式初探,小学数学教育,2004(3)2~3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