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6395 日期:2023-11-05 来源:论文网
摘 要 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一批专业化的英语教师,专业化的英语教师需要专业化的教学设计。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优化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
引言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预先谋划,事前设计。现代教学尤其注重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形成英语教学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的安排,形成教学反感的过程。布里格斯( Leslie J.Briggs)提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生需要和目标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
从英语教育的角度看,笔者认为,“教学设计”应包括:(1)提出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2)实施系统的专业设计程序;(3)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4)研究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5)确定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目标;(6)规定和发展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教学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长期目标被称为教育目标,这些无法在具体教学中一次性实现,而是长期努力的方向。近期目标被称为教学目标,这一目标,主要确定一节课教什么内容,通过那些活动方式来学习。加涅(所著《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 设计者开始任何教学,设计以前必须能回答的问题是“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能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或者 “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参照《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体目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用云语言的能力。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机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信息传递、引起、调整、控制学生的知识和心理的发展,使其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的累进过程。因此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先导。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整、制约等心理作用,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没有目标可节省相当的时间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教的目标,通过适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转化为教学双方的共同目标,或者主要是学的目标,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媒体条件等,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的英语表达可以是Teaching process,也可以是Teaching procedures。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启动有意义的学生活动;(2)控制适度的教学内容;(3)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4)激情卷教学材料的使用;(5)设置问题,挑战学生;(6)与学生分享教学信息;(7)教学反思的积极应用。
在现实教学过程设计中,笔者根据所教学生的各种特点、现实生活环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学生的兴趣、知识基础、认识特点和智力水平等背景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作为安排学生学习活动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达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多种媒体——黑板、挂图、实物、幻灯、投影、电视、录音、视听光盘、计算机等教学媒体,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要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看在于提高课堂效益。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既保证教学的最大效果,又不造成师生的负担过重,也就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应当是广大教师的努力方向。怎样才能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呢?
(一)研究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优选问题应该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会讲授知识,而在于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兴趣昂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二)强化信息反馈,提高教学的可控性。教学过程,从信息论角度看,是一个有目的、有控制的信息传递过程。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教学内容,就是接受、处理、储存和输出教学信息。要使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除了合理控制教学节奏,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之外,还必须强化信息反馈。
(三)合理控制教学节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果说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优选问题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那么合理控制教学节奏,是教学效果优化的主要手段。马卡连柯说:“教育需要的不是很长时间,而是如何利用很少时间。”因此,在课堂45分钟的教学中,应注意选择教学的最优速度,充分利用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向主攻目标进取;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配合、相互转换的规律,形成有张有弛变而有序的教学节奏。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教学的艺术在于,把一个复杂的最终产物,分解为必须分别并按照某种顺序达到的组成部分。教授任何一个事物,即在向终极目标前进时,一面要记住所要达到的最终形态,一面要集中力量走好每一步。”把这一类哲学思考用在研究优化教学过程上,笔者认为:优化就是优势。即在每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和技能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形成学生在基础和心理上对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绝对或相对优势,从而使学生能够迅速、彻底、愉快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为学习新的内容开辟道路,指出途径。
五、总结与展望
教学设计在教师的观念中还相当陌生;教学设计应用到课堂教学时,本身也存在着刻板、繁琐、不适合东方人思维习惯等缺陷,这都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创造出针对学校教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分析的实用方法、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怎样更好的驾驭课堂、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等问题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在。
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的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信息的过程。只有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上转化为具体的素质教育行为。没有教学设计的素质化,也就不会有课堂教学的素质化。因此找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操作性更强的教学设计模式,将成为最关键的问题之一。这也是我们以后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皮连生,王眏学,郑崴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徐英俊.教学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