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开放的目光认识代写论文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新问题及其新特点,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只有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加强理论创新、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一、要以开放的全新的眼光认识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新问题
1.全球化的经济环境,要求我们解决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心的问题。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球化。对此我们头脑要清醒,它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公正的国际秩序下的全球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怎么使我们的大学生既有国际眼光、世界意识,又有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这是一个挑战。
2.科技化的全球环境,要求我们解决大学生对人类应有更高道德责任感的问题。当前,科学技术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的各个角落。但历史一再证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未必能带来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搞不好就会人欲横流、物欲横流。鉴于此,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对人类要有更高的道德责任感、自律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和协作精神。
3.市场化的社会环境,要求我们解决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的问题。市场经济体制已在我国确立,并正在逐步完善。市场经济崇尚多元经济、多元利益。如何在多元之中有主导,多样之中有主体,多变之中有主线,特别是在利益多样化条件下如何坚持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价值取向,这对大学生的培养又提出了挑战。
4.数字化的生活环境,要求我们解决大学生应具有对事物正确分析判断和选择的能力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维乃至话语系统。同时,每天面对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很多大学生不知所向,无所适从,陷入网络以至不能自拔,在心灵上产生了现实、理想和虚拟三个世界的激烈碰撞和尖锐冲突。如何引导学生处理好现实、理想与虚拟世界的关系,这是个更深层的问题。
5.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要求我们解决大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问题。近几年高校招生的急剧扩大以及高校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迅速推进,对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造成很大冲击,颠覆了完全学分制和以班级为主体的传统学习模式,也使学生群体发生了变化。学生群体越来越小型化、分散化、个体化,同时也出现了“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奇特现象,在相当多的大学生中产生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下滑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道德教育要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问题。
6.多样化的家庭环境,要求我们解决大学生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家庭主要有四种类型: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单亲家庭、流动家庭。大学生之间的贫富差异、城乡差异、思想差异、兴趣差异越来越大,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特别是独生子女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现实。由于大学生群体多样化和差异扩大化,不少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素质脆弱和人格严重缺失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成长于社会转型和各种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的时期。在时代变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在变化中思考,在变化中选择,在变化中寻求,甚至又在思考、选择、寻求中变化。这种状况,使当代大学生不管在主观意识上,还是在具体行为上都产生了新的特点。
在主观意识上,当代大学生最新的特点,可概括为“高、大、快、强”,即开放程度高,接触的信息量大,思想变化快,个体意识强。最突出的特点是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很强,更加关注社会生活,更加注重主体的自我感受,善于独立思考,希望在平等交流中追求真理,在对社会现实思考中选择真知。
在具体行为上,当代大学生最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观察问题、处理问题上的“五个更多”:更多地采用生产力的标准,而不是意识形态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具体利益的标准,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标准;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标准,而不是传统道德标准;更多地采用批判的标准,而不是建设的标准;更多地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而不是“中国特色”的标准。
从当代大学生的主观意识、具体行为的最新特点来看,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走向基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政治需求更加直接,成功需求更加强烈,文化需求更加多样,社交需求更加广泛。
三、要以“以人为本”的思想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
1.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人最想达到的目标,自觉不自觉追求的终点,就是变成他自己。如果我们每个人最终变成一个真实的自我,他一定会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还一个真实的自我,展示一个本色的人生,这样才能提高生活质量。而还一个真实的自我,展示一个本色的人生,实质上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2.思想政治工作要与人的自由、尊严、幸福和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人的教育。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大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要把他们当做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人,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应有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同一蓝天下健康成长。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思想上解惑,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能力上解弱。从教师角度来讲,也要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过去我们谈师德谈的过多的是教师的自律意识、奉献精神和人格力量,很少谈教师的发展、提高和需求。实际上,教师在奉献的同时也造就了自我,他们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机器。教师的幸福感是学校给的,学生的幸福感是教师给的,只有快乐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快乐幸福的学生。如果教师的发展、提高和需求得不到尊重和满足,教师很难有幸福感,学生也很难有幸福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就难以保证。只有尊重教师的自由、尊严、幸福及其终极价值,即尊重和满足教师的发展、提高和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才可以说在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四、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1.要加强工作理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有赖于自身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就是在继承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理论的同时,努力创新和发展富有时代特色的新理论。创新理论,要密切关注现实问题。要集中精力探索在西方国家“西化”“分化”战略的实施力度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我国对外开放快速推进、高校扩招和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及互联网迅猛发展等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什么、怎么做等重大课题。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认真调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特点和规律,善于从实践中找出研究课题,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形成新理论,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2.要正确处理三个重要关系。在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的基础上,要正确处理好三个重要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主流与支流的关系。主流决定支流,要把握好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主流,关注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支流,争取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某些支流向主流转化。二是正确处理好显流与潜流的关系。大学生思想的显流容易把握,但隐藏在显流背后的潜流难以发现。我们要有见微知著的本领,及时洞察当代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潜流。对积极的潜流要加强引导,对消极的潜流,要保持警惕,及时掌握,力争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正确处理常流与变流的关系。当代大学生思想中的常流是正常的,便于掌握其基本情况,而当代大学生思想中发生的变流具有突发性、盲目性、杂乱性、偶然性、不可预测性。突发事件是变流的主要产生源,容易成为热点难点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3.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由于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新环境,使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不少问题,而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我们的理想信念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在现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政治信念。按照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当前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迫切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即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我们的大学生。通过教育,使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明确政治方向,明白做人的道理。
4.要突出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根据学生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要把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三方面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内容。要在国家意识教育的过程中,把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自强作为重点;在文化认同教育过程中,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作为重点;在公民人格教育过程中,把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作为重点。
5.要突出人文素质数育。人文是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总称,人文素质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中发挥着经常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建国以来,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和苏联高等教育影响之下,我国高等教育人文素质教育非常薄弱,以致我国培养的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人格和心理等方面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突出人文教育,把大学办出文化氛围,让学生在高品位文化氛围中感悟、思考、理解,净化灵魂,健全人格,完善自己。要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确立文化素质的基础地位,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