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代写网:
随着教育新理念的指引,作为语文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潜心探索,使课堂教学不断发挥生机与活力,努力成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新型教师。
一、挖掘思想教育素材,以教载德
教学过程具有思想性。初中语文教学除了负担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任务外,更重要的是用优秀的文化成果对学生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和健康高尚的情操。
怎样发挥其教育功能呢?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素质教育因素。初中语文教材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都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或立场观点,思想内容健康,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利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就能使这些因素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要认真备课,教好每一篇课文,学生对教材学得越好,潜移默化中受到的教育就越深刻。
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榜样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做到“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要体现出言传身教;对工作要认真负责,关心和爱护学生,用高尚的情操影响学生。
二、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要有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及课内外训练形式的多变性。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毋庸置疑的。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是老师透彻分析,学生认真听、做好笔记,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与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是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鼓励质疑,启迪新思维,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创造能力;三是鼓励求异,激励创新,注重发散,升华创新;四是丰富表象,激发创新想象,提高创新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农村中学仍存在“望文兴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得只言片语,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痛。由此看来,作文教学也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创新。
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是克服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激发他们深厚的兴趣。
二是教会学生感知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乐写的情绪。
三是突破作文中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要突破思维定势,教师就应提倡鼓励学生写“放胆文”。所谓放胆,就是打开思路,无拘无束,插上想象的翅膀,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怀。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文课本里,有许多精彩纷呈、感人肺腑的文章。作者用他们丰富的语言、细腻的文笔,在文章中倾注了他们最真挚的情感,或愉悦或忧愁,或赞美或批判,或美好或丑陋……每一篇文章,每一段文字,都折射出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对事业、对他人乃至对自己的真情流露,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最宝贵的情感源泉。
如教《孔乙己》,在剖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材料去思考文中描绘人物的两个关键性动词“排”和“摸”。应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同是孔乙己拿钱的动作,为什么开始用“排”,然后用“摸”?让学生讨论得出答案:前者表现了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而后者则写出了人物的每况愈下,反映了他此时悲惨的境地,用“拿出”、“掏出”都没有这种效果。这样,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就会认真体会出鲁迅先生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良苦用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作者的各种思想感情,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更有效。
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倾注情感。教育效果与师生情感是有密切关系的。教师对学生的爱,必然能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喜爱,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愿意同教师亲近的交往倾向。教师愉快、乐观的情绪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能使学生快乐起来,从而乐于与教师交往,自然喜欢听这位教师的课。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作用的过程,其相互影响和交织构成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复合主题。因此,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基础。
语文教学要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乐于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在教学《在沙漠中心》时,先用大屏幕展示一组沙漠图片,让学生们设想如果自己置身于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中,会有怎样的心情。这样,学生不但能表现得非常积极,畅所欲言,而且对文章中的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也会把握得非常准确。可见,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语文来源于生活并展现生活,语文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悟,把课本中提供的间接形象展现在学生自己的脑海中,让心灵参与进去,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与交流,产生情绪体验的高涨,悄悄进入作品的特定环境,才能刚好地理解文章。
四、审美教育在教学中渗透
美育目标是我国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但在现行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中,美育目标常被忽视,语文教育成为一种不完全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弘扬人文精神。这一理念只有依托语文教材中一篇篇美的范文,重视审美情趣的介入,挖掘语文的审美性,才能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
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一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组织朗读教学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或借助于范读录音磁带的播放,达到以声传情、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富有艺术穿透力的范读,能使具有视觉特征的文学作品转化为听觉艺术,活化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从而真正让学生沐浴在美的氛围里。二是培养学生想象美的能力。无论是创造美还是鉴赏美都离不开想象,审美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跨越时空的思维活动,教师应注意引导,既要在阅读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也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想象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语文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课改中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从而迎来初中语文教学的春天。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感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