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纵观目前的语文教学,仍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师生、生生、生本的交流”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而这些教学缺陷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倡导教学对话,正是基于解决此类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毫无疑问,这是对语文教学过程本质的一种新阐释,是语文新课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课题。
我们身为人民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当然,这与交流密切相联。如果说交流是小草,那么语言就是那和暖的春风,可以让小草更加茁壮;如果说交流是黑夜,那么语言就是夜幕中那明亮的繁星,可以让天空更加明朗;如果说交流是风帆,那么语言是风,可以将人与人之间的小船传送到恬静的港湾。
钱钟书教授曾这样婉约地拒绝一个很想跟他见面的记者:“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味道很好,你会想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吗?”这是一句多么巧妙的语言,它既不失幽默又表达出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没有使钱教授与那位记者的交流陷入僵硬与冷漠的气氛之中,相反它使那位记者更加敬重这位渊博的老人了。我们在教学以及与学生交流中也应该具备这样的“幽默”。有一次语文课上,刚好讲到与手有关的课文,就发现有位学生躲在桌子下面折纸玩。我刚想训他一顿,但转念一想,这样做不好,不但使学生难堪,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于是,我大声提醒道:“有的同学想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你的手很灵巧,那是值得老师高兴的事,要是能在课后做这个实验,那更值得老师欣慰。”一说完,那位学生就停下来并坐端正认真听课了,他也没有觉得尴尬。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交往的一种主要媒介,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广,课堂教学的语言特别是课堂激励性语言的使用,已经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上好一堂课,教师的语言至关重要。谚云:“它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这里讲的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始终紧扣学生的心弦,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滋润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做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研究和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
下面,针对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激励性教学语言的作用,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激励性教学语言,给学生以勇气和自信
教师要乐于和学生站在同一思维层面上,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乐于发现儿童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用自己的真情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问题后,有的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学生却默不作声。究其原因,默不作声者,或因性格内向而羞于发言,或因基础不扎实而对老师的问题没有把握。怎样让他们大胆、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呢?这个问题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面对我们班几十位水平不一、思维各异的学生,我总是以这样的语言来激励他们。如在课堂上我提出问题后,看到有些同学想举手而又不敢举手,我总是这样对他们说:“不要紧,你可以轻轻地将答案告诉老师。”然后,我走到他身边,侧耳倾听他的悄悄话,当倾听到学生的答案正确时,我会大声把答案公布于众,并给予赞赏,并适时引导:“你看你说得多好呀!下次你自己大声地告诉大家,那样会更好的!”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对于答案不足的学生,我则把答案稍加修正,并充分肯定学生思维劳动的成果:“你说得很有道理,还有谁来补充?”对于错误的答案,我会话锋一转说:“他已经积极动脑告诉了我一个答案,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全体学生把问题深入讨论下去。“你的答案非常接近正确答案了,如果你再认真想一想,老师相信你会成功的。”对宽容学生的错误,善于从学生失利中寻求成功的一面,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老师善于利用激励性语言,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充满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有效地使缺乏自信的学生逐渐树立信心,敢于表达,乐于交谊,学会合作。
二、激励性教学语言,为学生体验成功搭设了舞台
成功与快乐是学习的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不失时机地积极激励,能使学生产生学好语文的强烈欲望。因此,我在语文课堂上,就很注意用刺激性的语言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俗语有云:“树怕剥皮,人怕激气。”其实际上包含着极大的鼓动成分,用在好处,即可激发人的勇气,替自己去执行任务,这也就是所谓的“激将”。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若能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契机,用恰如其分的、富于鼓动性的语言去激化这种情绪,使其产生强烈的兴奋,勃发一种积极向上、奋发亢进的良好心态,再因势利导,拟订出学习的目标,收到的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例如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时,就可以安排如下的练习:“请同学们写出含义为‘大’的词语,越多越好。”这个“越多越好”其实就带有很大的鼓动性,就会激发学生尽可能写出更多的含义为‘大’的词语。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由此可见,教师的激励语言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重要。但在表扬激励时,教师应注意灵活表达,既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其荣誉感,也不宜言过其实,让学生盲目自大。同时,还要注意语气语调的使用。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宜采用比较平静的语调,避免优生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傲气;对学困生,则宜采用直接表露欣喜的语气,让其对自己的成功有深刻的印象,逐步培养学习的自信。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巧妙的交流让课堂更精彩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