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课堂教学怎样渗透德育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5611 日期:2023-10-29 来源:论文网
摘 要:德育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密切联系数学课堂教学实际,科学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从精心设计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四个环节入手来进行了阐述:一、导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思维活跃。三、讲授:探究知识点的内在规律,联系数学的辉煌成就,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四、通过习题的编选和求解,找寻德育的渗透点。
关键词:数学课堂 德育 渗透
许多人认为,数学课程本身难度过大,加上概念抽象、公式乏味、内容枯燥,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要想渗透德育是非常困难的。这几年来,由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中所面对的学生当中有一部分基础差、底子薄、各方面能力低。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使他们听懂、学会必要的数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能力,而且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思想、道德情操和美的熏陶,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我刻苦研究数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精心设计数学中可以渗透德育的每一个环节,从导语、提问、讲授、练习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德育渗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导语:导入新课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导语,能够恰到好处地为新课创设教学情境,引人入胜,自然流畅,使学生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够卓有成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非常重要。兴趣能够推动学生探索新知,是启迪和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催化剂,是师生之间产生教学效果共鸣的基础,能够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平时可多讲一些伟人事迹,如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鼓励学生要努力向伟人学习,并结合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在科研、工程、物理及其他学科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科学中各门学科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明确学习与个人成长及学习与国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例如,结合高中数学《数列》部分的教学,在讲授“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设计“1+2+3+……+100=_____”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快速求出来,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引用德国大数学家高斯童年时代聪明好学、善动脑筋以对上述问题的巧妙算法倾倒众人的有趣的例子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效果较好。
巧妙设计导语,能够促进学生端正态度,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好的导语能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只要端正了学习态度,改进了学习方法就能够坚定实现学习目标的信念,从而培养刻苦学习、顽强进取的毅力和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此过程中,可结合学习方法的改进和学习态度的端正,组织学生彼此交流、启发、规劝、监督;结合学习目的的提高,彼此促进、鼓励,逐步形成一个具有良好学习氛围的集体,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在学校学习是这样,将来工作中也是如此。这样,对学生进行深刻的集体主义教育,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逐渐学会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二、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思想政治觉悟。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讲究提问艺术,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所提出的问题,就像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使之顿然注入活力、生起波澜,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像泉水似的随之喷涌,智慧之花灿然开放。如在讲授《数列》中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我给同学们讲了这样一个聪明人的故事:印度太子西拉谟打算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印度宰相,让他自己任意选择奖品,金银财宝应有尽有。这位宰相说:“金银财宝我不要。”“那么,你到底想要什么?”印度太子问。“我只要米粒。”这位宰相说。
“给你多少呢?”太子问。宰相请求:“要按棋盘上的格数赏给我,但须第一格给1粒米,第二格给2粒米,第三格给4粒米,以下每格给米的粒数为前一格所给粒数的2倍。”听完这些,太子笑着说:“这太简单了!”未加思索就答应了宰相的请求,命手下人拿出一袋子大米,二袋子大米……最后把国都仓库里的大米都拿出来都不够。印度太子惊呆了,连周围的人都被宰相的聪明才智所折服。
提问:“到底要多少米粒才能满足宰相的请求呢?”然后将班中的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都纷纷表示要勤奋学习、发奋攻读、掌握知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来报效社会和人民。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讲授:数学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
要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切实得到提高,必须刻苦研究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讲授时如果能善于挖掘德育的渗透点,效果会更好。
首先可利用数学课堂教学本身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工作中,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钻研业务,苦练教学基本功,上课耐心讲解,示范要规范化,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面向全体学生,以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和娴熟优美的技巧转化成一种无形而深沉的教学力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身上得到渗透。
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讲述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陈子运用勾股定理测日的故事。陈子从小聪明勤奋,善于动脑筋,对学习知识方面从来不马虎。经过苦心研究,利用勾股定理测得日距,比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还早了一百多年。通过课堂教学这一过程,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坚定了为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再如讲《立体几何》中的“求球的体积”部分时,我着重渗透了祖冲之与祖暅的伟大事迹: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对知识和事业孜孜以求、潜心研究,全然不顾外部环境的恶劣和自身疾病的痛苦折磨,历经磨难,他解决了困扰了人们很久的“球的体积的求法”问题,比外国数学家早了三百多年,同时在天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在学习“几何体体积”这一部分时,讲授“祖暅原理”这一节: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受其父亲———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的影响很大,青年时代他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就很有一些成就,传说祖暅在读书时会撞到别人身上。他在当时非常艰难的条件下,醉心于科学研究,与其父亲祖冲之一起研究并创立了祖暅原理。祖冲之与祖暅父子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由于他们不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尊重科学事实,严谨治学,敢于打破旧的观念,一丝不苟地献身科学。他们的这些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吃苦耐劳的品质,真正使他们在学习时期就开始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将来成为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者。
四、练习:为了在练习这一环节渗透德育,需要细心研究习题的编选和讲授,找寻德育的渗透点。
如在学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这一部分时,我设计了这样两道题:
1、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为1万亿元,至2000年为8万亿元,算一下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多少?进一步计算我国人均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多少?
2、1995年我国人口总数已达11亿,要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中等国家的水平,未来20年内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亿之内,那么我国的人口年自然增长率要控制在多少?
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设计、编排和求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得到了证明;同时充分理解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并引导学生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刻苦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所熟悉的生活、生产和其它学科方面的实际问题出发,深入挖掘德育的渗透点,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促使学生把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热情与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