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意栖居课堂——浅议新课标下怎样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5599 日期:2023-10-29 来源:论文网
摘 要:课堂上,要通过品词析句,品味古诗的文学美,引导学生进行推敲体会,进入作品的意境;通过品词析句,感受古诗的画面美,在脑海中想象出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无穷的意境,最终学会欣赏古诗,并坚持在“温故而知新”中形成古诗欣赏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培养 古诗 欣赏能力
    说起古诗,它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诗歌是感情的种子,又是智慧的语言。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积累,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基本修养。
    一、培养古诗欣赏能力的方法
    1、创设条件,激发古诗欣赏兴趣  
    (1)家庭条件的潜移默化。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古诗不应只是存在于教学之中,所谓“功夫在诗外”,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家长应不嫌“汗牛充栋”,只要是对孩子欣赏古诗有益的书籍,可以事先买好,放在孩子每日见到的地方。孩子每天看到它,犹如看到一个老朋友,或许一时之间并不会可以去了解它,但是天长日久,某一天就会随意翻翻,有了良好的第一次,第二次也会随之而来,慢慢地孩子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2)校园环境的熏陶感染。除了在家里要潜移默化,在校园里、教室中也不妨悬挂张贴一些内容合适的古诗书法作品,并定时进行更换,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氛围;在教室的黑板上可划出一个小角落作为“古诗廊”,让学生随时都能看到、读到、听到古诗;再如语文课前进行3分钟读背古诗,结合假日小队、班会课、兴趣小组,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古诗诵读活动,花木上悬挂的标牌除了介绍植物学的知识外还可以附上一首以它为题材的小诗……学生置身其中,会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经典的熏陶和感染。对于这一点,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对古诗的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
    2、理解感悟,提高古诗欣赏技巧
    (1)反复诵读,欣赏古诗的语感美。不少教师习惯于用“串讲”的方法教古诗,即先简单解题,然后释题,接着一句一句讲解,整个过程是老师讲、学生听,讲完了,课也就教完了。这样做往往难以把学生领入意境,学生也就难以体会作者的感情。有些诗句一看就能明意,或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时,不必强让学生说诗意,就以读代译。古诗的教学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2)品词析句,品味古诗的文学美。小语教材中选用的古诗,或抒情、或状物、或议论,都是作者人生态度与审美情感的统一体,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就要帮助学生先读懂诗句。试想学生不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字面意思,又怎么能领会李白和好友汪伦的深情厚谊呢?虽然字面意思是浅显的,但它是学生进入古诗意境的基础环节。古诗中也往往因为有了一些感情色彩浓厚、个性鲜明、含义深刻的字词,才成为古今文人吟诵的佳作。教学中教师可抓住这些“点睛”之笔,引导学生进行推敲体会,进入作品的意境。
    (3)展开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古诗是语言的艺术,其所塑造的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它并不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因而必须先对诗句进行准确领会。“字求其训、句求其义”是古诗教学的关键,应通过字句这一中介,使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出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在想象中“看到”和“听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验诗人所表达的强烈感情,感受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3、形成常规,养成古诗欣赏习惯
    (1)古诗欣赏前:了解古诗背景。
    中国是诗的国度。
古诗用词准确、凝炼,诗句的精深华妙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形式:作者歌江山美,吟边塞情;或纤柔卑弱,或明快清新;有悲凉慷慨,亦缠绵宛转;有诗仙李白的豁达,更有诗圣杜甫的沉郁。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的理解,进入诗境与作者对话,一定要学生把相关的写作背景做一个了解,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
    (2)古诗欣赏后:
    ①展开说写训练。古诗语言凝练,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领会诗意的基础上去说、去写。只有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才能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②坚持每日积累。古诗的欣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心理学家指出,任何知识都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我们可试着让学生每天与古诗见面,每日读一读、背一背古诗。开始,可选一些短小易懂的写在黑板一角,在课前几分钟里读一读,能背下来的更应大力表扬。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③平时巧用诗句。熟读、理解、背记了的诗句,别让它们关在学生脑中,要引它们出来走一走,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中感觉古诗用时更觉趣:带学生春游时来句“绿遍山原白满川”;扫墓遇雨吟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交谈中,不时冒出一句诗来加以概括,是一种较自然的引导;来了新同学,“笑问客从何处来”;风筝飞舞的日子,互相说句“忙趁东风放纸鸢”。要让诗走进生活,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是“诗”,从而启发学生把诗写进文章里,来一个“诗到用时方觉少”,教师再补上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此,在简单应用中得到无穷乐趣,便可形成古诗欣赏的良性循环。
    三、培养古诗欣赏能力的成效及反思
    1、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增强。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大部分学生对古诗文诵读有了浓厚的兴趣,除了在学校里兴致盎然地诵读以外,课外也会积极诵读。在古诗文诵读中,学生提高了审美能力,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激发。
    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认真了,而且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特别是后进生,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有一些缺陷,而古诗文诵读只讲求勤读多背,而且难度不大,当学生能流利地背诵时,我们又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也尝到了学习语文成功的喜悦。
    3、学生的品德修养得到提升。
    学生学习的目的首先是“修身”,在“修身”与“学问”之间,是以“修身”为本,这是以德行为先、求知学文为后的中国儒学传统。
    4、教师知识涵养大有提高。
    作为语文老师也与学生一齐利用课余时间读点古诗文,促进了我对文学的兴趣与爱好。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除了要主动带动学习之外,更要不断汲取圣贤智慧与现代知识,融会贯通化为自己的学识才能。
    在古诗文欣赏中经历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最终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长期诵读古诗文,得到的必将是新课改下“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葱葱郁郁的喜人景象。

参考文献


[1]黄冠明《教小学生将古诗改写成记叙文的尝试》.《教育评论》,2001 第5期p81-81。
[2]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教育评论》,2001年第2期p68-69。
[3]夏五成《开拓古诗欣赏教学的广阔道路》.《江西教育》,2000年第6期p35-36。
[4]洪厚火《扩补法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江西教育》,2000年第6期p37。
[5]向晓红《古诗教学与审美教育》.《湖南教育》,1997年第5期p26-28。
[6]巢守律《小学语文古诗美学思想探微》.《江西教育》,1995年第11期p35-36。
[7]李永红《古诗教学寻径》.《安徽教育》,1996年Z1 p50-51。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