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新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去学成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改进,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有“度”的进行课堂管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这不仅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基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比较贴近学生心理的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下即为我的几点做法:
1.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对此,我采取了这样几点做法:
(1)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入课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向学生视野,进入课堂,引入课题,使之产生亲近感,显得对问题比较感兴趣,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潜能。如在上“一元一次方程”一节课时,课本的引例学生感到比较陌生遥远,我想如果我对引例采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来编写,通过学生自主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有算术法,有方程法,通过比较感到方程的优越性,从而接受了方程。学生自然也愿意去了解方程,以很高的热情去学习。
(2)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
在新的实验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和游戏,我对这些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这些实验和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从中发现数学的一些内在规律并能熟练加以运用,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
在教学中我充分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答对问题的喜悦,发现规律的兴奋,而对知识不封顶,充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去进一步探索思考,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提出表扬,对学生的新发现、新方法尽可能的加以肯定,并给予推广,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我们利用课本“试一试”等内容,让学生去体验成功,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4)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个笑话、一句生动的话、一个有趣的事例能给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比如,在讲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时,我拿出一个乒乓球向空中一扔,乒乓球划出了一道弧线;然后我又打开了教室中的吊扇,吊扇徐徐转动,逐渐形成了一个面。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然后我告诉学生,这分别就是“点动成线”和“线动成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我调动了起来。
(5)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时,我说我不过河我能测出这条河的宽度,你们能猜出我是怎样测的吗?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调动了起来,学生迫切的想知道我的方法,学习热情高涨。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只需要根据条件作一个全等三角形即可,学生自然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情愉快的接受了新知识。
(6)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对于数学的推理计算,学生更容易对直观有趣的图案和实物产生兴趣。在讲解第四章“多姿多彩的图形”时,我将大量有趣的图画、实物带入教室,让学生感悟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几何图形,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学习数学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很大的帮助,从而调动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讲解第十二章“轴对称”一节时,我在上课时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美丽、漂亮的几何图案,如风筝、窗花、图标等等,还有一些日常用品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2.充分参与法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
(1) 运用启发式教学。
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旧引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启发设问。让学生直接参与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探索结论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在讲解平方差公式时,我先在作业中给学生布置了一些具有公式特点的练习题,在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总结练习题的规律和特点,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了平方差公式,并且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学生对公式的特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有了清楚的认识,能够很快进行熟练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充分采用开放式教学。
通过开放题的引进,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的一种教学形式。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开放,对于用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必根据固定的解题程序;三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例如,在证明勾股定理时,我引导学生充分的展开讨论,充分考虑有几种证明方法。结果学生找到了多种不同的途径,都能证明同一结果,这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思路,是学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加大学生活动时间、空间。
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调查研究等方式,通过这些可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进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比如我上概率一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游戏规则,自己制作游戏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断深入研究,我越来越感觉到教师教学方法改变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改变自己,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教法的几点尝试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