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论文网:
一、新课程呼唤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灌输,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在总体目标上提出三维目标:①知识技能目标②过程与方法目标③情感态度目标。要达到以上目标,是不能继续沿用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数学教师不再是左手拿尺规,右手拿粉笔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在新课程体系的要求下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三角函数”的课堂教学中,我不是直接向学生抛出“三角函数公式”,让学生死记公式,模仿例题进行计算;而是先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根据旧知识得新问题,再引导他们将去探索。使学生在充分感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对结果的理解。
二、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1.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高中生一般处于15--17岁的年龄阶段,高中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人教版教材,出现了“观察、思考、探究、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实习作业”等板块,通过学生动手去做,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做数学,学数学,这一模式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2.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数学,数学已成为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高中数学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数学素养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新课程体现了关爱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独立思考,与同学的合作交流和反思,构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联系,营造一个激励探究和理解的气氛,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鼓励学生的表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获得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铺设台阶,引导探索,让学生享受攀登之乐。
教学中适当地分解知识难点,合理划分课堂教学层次,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让学生尝到探索之乐、成功之乐。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时,首先建立起使每个学生在解题中都有把握获得成功的条件,即给他们一些铺垫性的容易解出来的问题。然后预先告诉学生,将要给他们一些难题,而实际上还是他们力所能及的题,事后,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有所增强,从成功中得到了喜悦,从而产生了再想解题的愿望后,教师再给他们一些稍有难度的题,有时可给适当铺垫,使大部分同学再次成功,这种做法对增强学生自信心会起到极好的作用。 (3)抓好测试,善于训练,让学生享受成功之乐。
学生对学习成绩是很敏感的,分数对情绪的刺激亦是很大的。特别是差生,他们因各种原因每次考试成绩普遍低,心理上受到的打击较深,为此,我对训练和测试大胆进行改革。训练时,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性格和学习的基础等诸方面因素,将学生分成A、B、C、D四个程度组;A组独立练,B组指导练,C组讨论练,D组扶着练,并辅以激励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测试时,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类要求,分类评价,发挥测试的反馈功能作用。
考试命题时,试题分层次提出考试目标,设立做题,选做题,拔尖题等几个层次,在题目序号前用符号标记,必做题按最低要求命题,一般不超出现行教材中“练习”的要求,面向中等水平学生。必做题形成一份完整试卷,满粉100分,其他层次另定分,这样有利于调动差生的积极性。
试卷讲评是矫正学生错误的重要环节,实行:①学生自评和互评;②教师导评。评共同性问题,评典型性问题,评一题多解,评怎样矫正;③面评。对问题较多的学生,导评后还必须面批面改,这样针对性强。
3.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数学差生一般不愿自己动脑筋,一切知识等着老师“喂”。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开展了“四环一步”(预习--上课--整理--作业)的学习法讲座,让他们学会怎样预习、怎样上课、怎样整理知识、怎样做作业,知道只有忠实完成这四个环节中的每一环节,才能跃过章、段这一大步,进入下一阶段内容的学习。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主动权,才能使思维活动更加持久,更加深入,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并学好数学。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使教学内容尽可能源于生活,处理好生活与数学的关系
新课程体系要求“学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更注重培养学生把数学应用于日常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新教材在引入任意角概念时,让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熟知齿轮的旋转与体操比赛中的“转体”,“转体”,切身感受到在观察生活中存在着以前数学里没有学过的“角度”。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不仅很快能够理解任意角的概念,而且还会表示终边相同的角。新课程体系下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源于日常生活,我们教学时则更加要注重处理好教学内容的生活数学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结论,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动参与的
我国着名特级数学教师马明有一句很生动的比喻:教师把知识“抛”得越快,学生忘得越快。教得多并不意味着学得也多,有时教得少反而学得多。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是做数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我们教师必须改变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可见,学习并非是一个学生被动参与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
3.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师生是共同交流的 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堂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师生共同交流,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有利于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潜能。 4.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该使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育面向的是全体适龄少年儿童。高中阶段是教育的第三阶段,数学是一门主要学科,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以及就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积极作用。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四、在反思、质疑中不断把课堂教育引向深入
在一定意义上说,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好的课堂教学也并非是把数学内容解释清楚,阐述明白就足够了。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解决问题,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构建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我们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新课程的指导下,逐步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使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探析新课改数学课堂模式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