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教师要做一个多“变”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3427 日期:2023-10-07 来源:论文网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新课改的深入人心,提高教学质量,向45分钟要效益,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效益最大化,我认为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多进行变式教学.原因有几点:第一,可以加深对某些数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第二,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第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促进教师和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那么如何进行变式教学呢?有的教师在讲解完一道例习题以后,紧接着就列出一道变式题,但两者之间联系确不大,变式显得牵强,变得没有“水平”.实质上就是题海战术的翻版.那么如何进行例习题的变式教学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改变原题的部分条件.条件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命题的题设进行适当的改变,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某种条件或方法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举例如下:
    【例1】椭圆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讲完椭圆定义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变式1:在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等于│F1F2│)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分析得出是线段│F1F2│.
     变式2:在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呢?通过师生共同探求可得轨迹是无任何图形.通过变式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椭圆概念的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讲解双曲线定义时可以把椭圆定义中的“和”变为“差”来引入.这样既突出它们的联系又显示了区别,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例2】:已知方程在有解,求a的取值范围.
    变式1:已知不等式在上有解,求a的范围.
    变式2:已知不等式在上恒成立,求a的范围.
     通过对这三个小题的探究,在求解方程的有解问题,不等式的有解与恒成立问题时,主要通过分离参数的变形手段,将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问题.
     可见条件变式教学可以有效的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认知和明辨是非的水平.
     第二,改变原题需要探求的结论。结论变式教学是指对命题的结论作合理的改变,而题设不变而得到一个新的命题的教学。举例如下:
     【例】 .
    分析:利用两点之间距离的几何意义将问题转化为求(0,0)与(x,y)两点间距离的平方的最小值.
变式:求的取值范围.此题可以利用斜率的几何意义求解.总结形如这种类型的均可用此法求解.通过以上变式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几何法的重新认识.对结论进行改变而条件不变的变式教学考验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以及综合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第三,改变题目的解法.也就是一题多解.这是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更能扩大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思维.
     【例】(苏教版必修二p98页例3)已知的顶点坐标A(4,3),B(5,2),C(1,0),求外接圆的方程.
     法一:设圆的一般式方程为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
     法二:设圆的标准式方程为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解法一与解法二虽然都是用待定系数法但解起来却有难易之分,显然法一较好.这时候可以提出问题:本题还有其他解法吗?提醒学生能否分两步:先确定圆心坐标,再求r.那圆心坐标怎么确定呢?进而引入第三种解法.
    法三:先由线段AB与BC的垂直平分线联立方程组,解得圆心坐标(3,1),然后利用两点间(3,1)与(1,0)的距离再求r,即可.这种方法真是巧妙!此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法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种更一般的方法,设圆心为M(x,y),则由MA=MB且MA=MC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通过解方程组的方法求得M的坐标.
    法五:引导学生画出图形,通过观察猜想.好像是特殊的三角形.由条件可知所以,即三角形的外接圆的直径就是线段BC.那么圆心和半径就容易求解了.
     通过以上方法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求解圆的方程主要有两种思路.但解法五给大家提供数形结合处理解几问题的巧妙思路.解法给出以后,会对学生的以后解题提供广阔思路.
    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只有多做题才能总结解题规律和运用解题技巧,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才能将数学的变式教学精彩地进行下去.进而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数学教师应该切实地为学生减负增效做出自己的贡献.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