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3412 日期:2023-10-07 来源:论文网
论文代写网:     参加工作至今,我们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对于如何搞好数学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我们一直在摸索,渐渐地掌握了一些规律。充分运用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消极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阻碍力。只有培养学生丰富的积极情感并自觉克服消极心理,才能使学生充满热情地不辞劳苦,不畏困难地去攀登数学知识的高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品质,应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感情,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感染学生。
    一、增强教育的情感投入,沟通师生的心灵世界
    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的投入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二、情感教育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
    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才能更多的参与,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三、加强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引导学生情感健康发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情感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因此,教师要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就要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自我;扩大知识视野,重视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修养,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要有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鼓励、关心、信心和帮助,使之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挖掘数学课程之美,激发学生情感的养成
    数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激励作用。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开发数学知识资源外,还应重视挖掘数学课程中的情感资源,利用其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陶冶学生。如在教高二数学《圆锥曲线》一章时,教师可从我国刚刚发射的“神9”飞船的变轨运行切入,创设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好圆锥曲线的愿望,促进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航天事业的情感。又如在教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为激发学生情感,教师以阿凡提与国王下棋的比赛故事为素材来创设情境。可以说,这些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只要转变观念,就不难从数学课程和教学中挖掘出丰富的情感因素来。
    五、利用成功,升华学生渴望数学学习的情感
    巴甫洛夫提出,情感是大脑皮层上“动力定型”的维持和破坏,若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因此,当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升华情感,将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在课堂中,我们经常恰当地使用“好极了”“很好”“你怎么想到的”等赞誉之词,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提问和板演时,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为中下等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对于他们的成功,不仅教师表扬,而且还让全班学生用热烈的掌声进行鼓励。
    六、教学中创造实践机会,培育学生的数学情感
    数学教师应依据高中生的生活现实、兴趣爱好,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和组织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使数学情感得以发展。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如创设问题情景、故事情景、生活情景、形象动态情景、质疑情景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学习体验发展数学情感。
    七、适时渗入数学史料,强化情感教育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而又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然而它又是十分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学科。教学中除应注重其严谨性,掌握比较详实的数学史料外,同时还要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将数学史料适时溶于教学中,用生动的事例及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为此,数学教学时刻离不开“探索”与改革;不然,数学教学将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厌学,丧失生命力,实践已证明,探索得来的知识最深刻难忘,它比教师直接给他更有效,这样的知识会让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发现”的真正乐趣。因此,编选好数学史料与题目,刨设一个好的氛围,便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展开积极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题的能力。
    总之,教育需要教师,教师需要爱心。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作为教师,就应该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拥抱自己的学生,师生之间真诚的、积极的情感交流会造成和谐的、合作的教学气氛,并建立最佳的教学情景。教师要不断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创造和谐、融洽、愉快的数学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共同发展,让课堂更富有活力。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