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3406 日期:2023-10-07 来源:论文网
     课堂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练习的设计和练习的组织,这两个方面一定要相辅相承,才能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才能实现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一、科学选择练习的内容与数量  
    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每节课总要由师生确定一项或几项具体的教学任务,就是说,要明确大家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去学?任务或目标应该是具体而科学的,是合理的要求,是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这样的任务与目标适应学生知识能力准备基础的,是学生感兴趣、有挑战性的,而不是简单地重复,也不应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只有让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因此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事先设计出各种任务,明确学生要解决的问题,要能分辨得出富有启发性、代表性的练习题,并作挑选、要从合理安排习题框架开始,也就是要研究学生目前的知识背景,寻找到学生有能力去完成的试题例题来进行当堂测试。  
    在练习时间上的安排,十五分钟左右的练习时间最佳。
由此可见,对于课堂时间的安排会令老师捉襟见肘,既要保证课堂内容的完成又要课堂练习显然是矛盾,根据教学实际,新课前五分钟要求学生预习,安排预习目标,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学生在建构新知识前原有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很大程度决定课堂新知识的生成,预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准备。如果有了老师明确的预习要求和学生充分的预习准备,如自主知识讨论、自主实验探究等在课前完成,新课的进行自然可以有效缩短,大家都会的知识不用讲,讲和点拨大多数学生存在的疑惑,课堂讲授研讨的时间会大大缩短。  
    二、 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  
    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练习,使“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有不同的地发展”。练习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让差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练习要有基础题,也要有发展题,还要有提高题,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的要求。练习设计要相互衔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三、课堂练习注重开放性  
    课堂练习除了要有基础练习,还必须要有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挑战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束缚。  
    四、课堂练习具有生活实用性  
    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学科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学科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教学融为一体。这样的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