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活动的实质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取分组、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下面我就以分组与合作的学习形式谈谈我的做法。
一.分组形式
学习小组每组以4人为宜,由前后排两张座位组成。每组要选一名数学成绩好、性格开朗、有一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组长产生后,由组长按数学成绩给组员编号,便于教师在提问时,按照题目难易,有针对性地叫学生回答。编组时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便创设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机制。
二.小组的活动形式
(一)组内合作
讨论时小组内可以以一人为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如意见基本相同,可适当补充;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质疑;如有不同观点可以反驳。这样通过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可以共同进步,并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分组讨论,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些原来比较难的问题原来只有少数几个尖子学生唱独角戏,现在通过讨论,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启发,变难为易,举手发言的人数明显增多,学生学习兴趣也比以前浓厚多了。每次按得分多少评选出优秀组、达标组和未达标组,以此唤起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竞争和合作意识。
(二)组内合作
1.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可以采取一人问,其余人答,然后交替问答的办法;也可以在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采取互对答案,相互介绍解题方法,消除解题障碍的办法,互促互进,共同提高。
2.帮差。由于教师采取的是小组计分制,所以组内每个学生的成绩好坏直接影响该学习小组的整体成绩。因此,提高后进生的成绩既是其本人的愿望,也是组内优秀生的希望,这就促使组内成员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三、学习小组活动的实施
(一) 以小组活动激励学生自学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授课前自学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期待老师释疑的心理,这种“需求”心理正是为新知识的教学创设了有利的前提条件,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从素质发展的角度来说,自学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终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自学不仅仅是看一遍课本,而应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因为只有“有目标地识记学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学会学习。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 以小组活动导入新课学习
新课的导入需要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特点等进行设计。导入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小组创设一些疑问,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最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三) 以小组活动促进知识理解
组织学生亲手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紧接着,我追问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验证这一结论?让同学们充分发挥分组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作用,让知识的理解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得以牢固掌握。
(四)以小组合作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1.在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引导学生讨论。
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在未得出结论之前,让学生小组讨论,人人动手、动口、动脑,交流各自意见,学生就会对知识掌握得牢而活,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自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讨论。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时会遇到困难,这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在解决问题多样性时,引导学生讨论。
一道题有时能用不同知识、不同方法解决,这时引导学生讨论,能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教学7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时,我引导学生讨论,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出现了创新思维。
(五) 以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求知,在合作中创新,在质疑中问难。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来实现。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再是机械地教,把知识简单地通过填鸭式全部灌输给学生,而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学,把知识不加思考一古脑儿全部吸收;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热烈的气氛中自觉地把知识内化为自己个人的能力和才干,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小组的活动不仅突出了老师的整体育人观念,而且有效地实现了《标准》提出的课程总体目标,在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数学素质的提高。
在教学中,我初步尝试了运用这种手段改进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许多做法不够成熟,特别是在如何提高分组讨论的质量方面还需不断摸索和改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谈谈课标改革下的数学学习形式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