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一种专注的思维活动,而数学思维活动表现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于是数学教学设计就表现为问题的设计。
创设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问题情境,提供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机会(再发现、再创造),教给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意识),成为数学教学的题内之意。
问题情境,分两层含义:首先是有“问题”,即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指学生个体与已有认知产生矛盾冲突,还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结构。“问题”不可以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轻易解决,否则就不成问题了。当然,问题的障碍性不能影响学生的接受和产生兴趣,是学生通过探索能获得解决方法的,否则,至少不能称为好问题。其次才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虚拟的社会环境、经验性的想象环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
2.学生喜欢听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喜欢做游戏,简短有趣的游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情景,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例如:以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句俗语来创设问题情境(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 比如,在一次“三国演义”的知识竞赛中,三个臭皮匠能答对题目的概率分别为50%,45%,40%,诸葛亮能答对题目的概率为80%,如果将三个臭皮匠组成一组与诸葛亮比赛,各位选手独立解题,不得商量,团队中只要有一人解出即为获胜,答对题目快者为胜,问哪方胜。
问题之中有情境,情境之中有问题,其核心是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实质就是解决数学问题,学会怎样数学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每节课都要有一定的“问题情境”,借助于这些情境,带领学生轻松地步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即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心理场(问题),引起认知上的冲突、语言的交流、情感上的共鸣,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火热的学习思考。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设计情境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最近发展区内, 既不能超出最近发展区,又不能低估学生的水平,出现“弱智化”的活动——影响深层次的高质量的思考活动。
2.情节材料要自然、真实。否则,学生会感到别扭、茫然不知所措,一头雾水之感。
3.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开展思维、产生问题。
另外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1)有效果;(2)有效率;(3)有效益。
第一:可及性,跳一跳,够得到。第二:直观性,提供某种直观。第三:开放性,问题富有层次感。第四:挑战性,问题激发学习兴趣。第五:体验性,问题给学生以感受和体验。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首先应当是设计一个“初始问题”。就是可能导致数学知识(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方法、思想、观念)产生的问题。初始问题的作用: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一个好的切入口,确定一个好的方向,为学生学习活动找到一个好的载体,也为数学课找到一个好的结构,使数学课成为以解决初始问题为起点和目标的积极的活动。
如:对于“函数的概念”,我们会提出如下的问题:
1.什么是函数,函数的意义是什么?
2.函数的定义是怎样得到的?
其实,这两个问题都不是导致函数概念的本质问题。这些问题只能在函数概念形成后才有意义。设想一下,在函数概念课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除了静下心来准备听讲,或翻书寻找答案外,很难进行思维。
类似地,这样的问题也不是好问题。
1.让学生指出下面例子中的变量以及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达方式。
①以每小时80km匀速前进的火车,所驶过的路程和时间;
②用表格绘出某水库的水量和水深;
③由某天气温变化的曲线所揭示的气温和时刻。
2.找出上述各例中二变量关系的共同属性;
3.抽象出共同属性之间的各种假设;
4.让学生举例,将上述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形成函数概念,并用定义表示。
从表面上看,学生回答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参加了概念形成的思维活动。但是,学生并不知道活动的目的,也不知道如何评价自己的活动及其进程。学生是教师指令的的执行者,因而不是积极的深刻的思维活动者。问题就在于上面的问题不是形成函数概念的本质问题,因而就无法为促进函数概念的产生提供思维动力。
我们应该把这样的问题当作教学的起点
问题:是什么因素促使我们建立函数概念的?
1.估计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是我们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的依据.从人口统计年鉴中可以查出我国从1949年至1999年人口数据资料如表所示,你能根据这个表说出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吗?
2.当两个变量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时,才能实现用一个量表示另一个变量的目的呢?
这样寻求函数本质属性的思维活动就展开了,把数学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质。
因此,设计好的问题,组织学生投身其解决问题的活动,就能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的地位。教师应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于是数学教学过程应成为提出问题、学生操作、发表见解、倾听别人意见,最后得出结论的生动活泼的过程。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浅议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