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浅议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1956 日期:2023-09-20 来源:论文网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的古国,历史留给我们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怎样使那些已经维系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不在历史的洪流中消亡,能在当代中学生身上得到传承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古代语言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前提;古诗本身也是我们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精粹,学习古诗,就是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方式。
    诗歌,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练含蓄的语言,真挚醇美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良好文化涵养。“新课标”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近年来,语文教学仍旧挣扎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老师一味强调成绩忽略学生的古诗文素养。“母语忧患”、“古诗文学习丢不得”等标题频频见诸报纸的醒目位置上。面对全球化的浪潮、英语霸权对母语的冲击和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的形势。为此,不少专家、学者、语文教育工作者发出了语文教育不能停滞不前,要拿出眼光把汉语的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呼吁。
    我觉得要让学生“更准确、更生动、更活泼地学好、用好语文”、解决目前所遇到的困难,需要处理好的一个大的方面就是古诗鉴赏的教学。
    第一步:读背能力的培养。
    有了理论,不可能直接去仿写,首先要听,听是为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教会学生诗歌朗诵的要领,培养自觉的朗读兴趣和能力。然后是读,读是为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诗歌的音韵、内涵。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古诗也是如此,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多读多背。定会加深对诗歌含义的理解。
    ⑴首先要读懂字面内容,通过反复吟哦,体会其音乐美,进而体会其思想感情。诗的韵脚往往与诗的情感相映照,有些韵脚发音响亮,便于表达昂扬奋发、轻松明快的情绪;有些韵脚发音低微,常用与抒发忧郁、低沉、愁苦的感情。
    ⑵要在读中抓关键词语。有些词语本身就带有喜怒哀乐等感情色彩,如“新、碧、轻、晴、香”等常常与快乐的心情相关,而“孤、独、冷、寒、霜”等常常表现愁苦之情。这些词能帮助读者体会诗情,如杜甫的《蜀相》中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之句。按说句中有“碧草”“春色”“黄鹂”等,该是写美好景色的。
    ⑶ 要在读中弄懂典故。古人写诗词,有时遇到不便直说之处,或为了追求含蓄,往往用典。不了解这些典故,就很难理解诗词含义。如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姜夔的《扬州慢》也多处用典。
    第二步:加强分析能力的培养。
    会听会读之后的下一步,就是要安静的坐下来,认真的品读古诗,对诗歌的整体细处作仔细的分析了,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古诗的特点,明确写作规律,为下一步的训练打下一个厚实的基础。
    ⑴知人论世——联系背景和作者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同时代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盛唐时代国势强盛,唐诗多有气势,思想上多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北宋王朝积贫积弱,故北宋词多苍凉悲壮。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虽然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但在同一社会背景下,诗人的不同际遇也会在诗歌中有不同的反映,这就表现出诗人的经历与境遇所决定的诗歌的特殊主题。如陶渊明的农耕与乞食,柳永的相思与艳情,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文天祥的四海奔波忧国忧民。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由于作家的生浩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的格调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一个成熟的作家,就象一个可以反串行当的优秀的戏剧演员一样,其作品风格可以是多样化的。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全面了解各个作家的风格,以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⑵诗“意”最美——抓住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我们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把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 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岁寒三友(松 竹 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
    ⑶鉴赏有“方”——找出表现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包括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物咏怀、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用典等)。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 、铺垫、伏笔等。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画龙点睛、言此意彼、意在言外、曲笔逆笔、联想想象、语序倒置错位等
    第三步:加强仿写能力的培养。
    有了丰厚的理论基础积累,下一步就是系统的专业训练。先从模仿起步。教师可以精选(有水平的也可以自创)一些典范的诗词鉴赏片断提供给学生,以作为学生的范例。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范例应分门别类,各有侧重,要能体现出层次性和序列性,具体地讲,也即品味语言为一类,感受形象为一类,领悟思想内涵为一类,体味艺术构思为一类,综合鉴赏为一类,点面结合,学生就能比较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古诗鉴赏的要领。当模仿达到比较熟练的境界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训练,再将学生的鉴赏结果与现有的范例对照,从中寻找优势和不足。
    总之,让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见得多了自然觉得诗文鉴赏不难,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正如刘勰所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