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探寻文言文教学的亮点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1941 日期:2023-09-20 来源:论文网
论文代写网:     每当我们语文老师一碰到文言文单元,就不免会发出感叹:文言文真不知怎么教,学生又厌烦。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发展,我们语文老师对文言文教学做了不少的探究,但许多老师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目标过于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 ”。二是套用固定模式,即:作者、时代背景介绍——朗读——词句串讲——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这样,还是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老师全盘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强调的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结果是:老师累坏了,学生厌烦了,效果还是上不来。因此,探寻如何教好文言文仍具有现实意义。
    文言文是中华博大精深文化最丰富的载体。因此,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操”,“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并在附录中提出“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根据新课标理念精神,文言文教学重点放在阅读上,能读懂,了解内容,能顺畅朗读,背诵一定数量的基本篇目,能掌握一定数量的虚实词,了解文言文句式一般特点,通过阅读训练,不断丰富和积累文言文知识,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朗读水平。
    综观初中语文六册文言文,有《论语六则》《口技》《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愚公移山》《岳阳楼记》《出师表》《陋室铭》等名篇佳作。如果忽视了这些文言名篇特有的风采,不以学生为主体,而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必然会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烦、畏惧、排斥心理。由此,应采取相应的策略来调整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方式。
    一、巧设桥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语词、语用、语义是相通相连的,学生学习生活中就存在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就会大大消除。但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不顾学生实际,不顾课文难易深浅,一律被处理成接受和理解他人的经验,一律被强化灌输,所以文言文在学生心目中越发变得“面目可憎”,遥不可及。基于上述认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前尽可能使学生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桥和路”,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和兴趣。
    1.以故事传说引出课文
    以《出师表》为例,有关三国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促使这些经验自然介入教学过程。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在学习背诵《出师表》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如“醉翁之意不在酒”、“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意、引申意及出处,增强学习《醉翁亭记》及《曹刿论战》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愚公移山、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水落石出、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三顾茅庐、因势利导等,而正是这些有生命力的词语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求知的热情。教师只有抓住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桥和路”,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相信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
    3.以精美语段引出课文
    文言名篇都有精彩的语段,或长于描写,或重于叙述,或偏于议论,教师把这些精美“点心”拿出来先让学生尝一口,尝到“甜头”后自然可轻松地组织新的教学活动。如《岳阳楼记》中的“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如果教师能在学生面前声情并茂地朗诵这一段,相信一定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4.用插图或画面引出课文
    文言课文中有少量精美的插图,教师也可从网上下载相应的图片资料,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作品的兴趣。如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峡》中的插图,让他们试着说说三峡的地形地貌及三峡风景(看图说话比赛),再对照课文原句,体会文字语句的特点。《桃花源记》中的插图也可以同样处理。学习《木兰诗》可从网上让学生欣赏《花木兰》的镜头,从而对照《木兰诗》学习,相信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学生的兴趣犹如水面,只有教师善于体察学生的个性爱好,善于激发、引导,才能激起波澜。
    二、读中品味,读出美的享受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每每发现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学生“活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的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简单乏味的所谓讲解翻译所代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空间被极大地限制在课内有限的选文中。因此,文言文教学还须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予以充分关注,让学生尝试发掘文言文的美点,加强朗读指导,促进学生从文字浅层到内涵的理解认识转化。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听读探寻美
    可采取配乐听读,特别对那些短小优美的抒情小品,更是适宜。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聆听此文,更觉情与景会,事与心谐。
听着听着,学生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皎洁的月光照在地面上,如积水般清澈透明,竹柏婆娑的影子,如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此时的寺院中,苏东坡正与好友张怀民在细语交谈。全文记述了作者邀友赏月,自谓“闲人”的自解自慰心态,也表现了乐观豁达的精神。为了强化这种感受,可重复播放,并让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地体会,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想像,与作者“心灵沟通”。如教学《陋室铭》《爱莲说》等都可采用此法。
    2.议读体验美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读并相互讨论来感受美点。具体可用说、读、论、评等方法。如教学《小石潭记》,不用老师多作时代背景的介绍,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从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变化。就可采用“说、读、论、评”方法。
    3.品读再现美
    “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通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在对文言文精彩片断的欣赏上,尤其要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有品读的意识和方法,具体可从文字语言、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以《醉翁亭记》为例,在掌握课文结构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默读,更理性、多角度地感悟语言文字。
    A.精练形象。无论绘景写人,寥寥数字,神采飞扬。如“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八个字,既交代了亭的位置,更把亭子写活了,凌空欲飞。
    B.多用对句。句式灵活多样,整中有散,散中有整,骈散结合,节奏明快,如沐春风。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文中“也”“而”灵活运用,更使文字清灵飘逸,潇洒自如,既透露出欧阳翁的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心境,也掩饰不了他内心深处的淡淡感伤。
    D.画面充满桃花源似的诗情画意美:景之美、鸟之乐、人之乐,情景交融,令人心仪神往。
    只有放手让学生试着去体验文言文的美,融入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才是符合新课标精神并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
    三、培养能力,实施迁移策略
     学以致用,学习文言文也重在活用,文言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联系,注重有效的知识积累,拓宽知识面,迁移习得,达到触类旁通。
    1.改
    可改成现代文也可仿写。如学习《木兰诗》,叙述的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在教学完成后,我要求学生把它改成现代文。可适当增加情节,详略也可重新安排,如把木兰在战场上如何英勇作战,通过想象改为详写,或想象木兰在军旅生涯中如何机智隐藏自己的女儿身,设计一个细节。学生欣然提笔,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其它课文如《陋室铭》,就可要求学生仿写,如可写《教室铭》或《卧室铭》等,通过这种训练方式,读写结合,一举双得。
    2.延
    其实课内的文字是有限的,精彩更在课外,因此,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短小精美的“姊妹篇”,让学生巩固迁移所学的文言知识。如学了《论语六则》后可让学生试读《论语十则》,学了《醉翁亭记》后读《小石潭记》,读了《桃花源记》后推荐《五柳先生传》等。
    3.演
    很多文言课文都是相当不错的课本剧素材,如《强项令》,《卖炭翁》《愚公移山》《孙权劝学》等,只要教师稍作改编就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再加工,可让学生选择文言版或现代版进行表演,使学生更易学、更有兴趣学,学得更好。
    4.画
    许多文言文课文描景充满了诗情画意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描绘的文字把它画出来。如《记承天寺夜游》可画出作者与好友同游寺院,在皎洁的月光下细语交流这样一幅夜游图。如《小石潭记》可选取一段内容作画。通过作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巩固了记忆。
    5.辩
    根据学生的特点,有效利用课文资源设计小型的课堂辩论活动。如学了《马说》,可围绕人才观设计辩论话题:论人才与社会环境;论毛遂自荐。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把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于漪老师也常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这种“粘力”就是牢牢吸引学生的魅力。在学生被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粘住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眼界放开去,思维扩展开来。
    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让学生接触语文,走进语文,而学习文言文更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与之对话,与之交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空间,相信文言文教学就能开出美丽的花。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