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出兴趣 读出实效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1955 日期:2023-09-20 来源:论文网
    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无论是教育方法方面的还是教学实践方面的各类研究成果屡见不鲜,可是对作为语文教学重要阵地之一——早读课,我们很多语文教师未能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少在早读课上下心思。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我们一天一节的语文课中,教师给学生读的机会是寥寥无几的。语文早读课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和补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间,也是决定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环节,它是语文课堂教学无法取代的。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我的语文早读课,以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渴望和热情,使学生乐读、乐学。
    一、安排丰富多样的早读内容
    早读课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朗读与背诵,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读的内容,使学生“有米下锅”。教师应首先树立开放意识,将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现开放式教学,拓宽信息的来源渠道,还学生更大的飞翔空间。张孝纯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提出的“一体两翼”语文教学整体模式中,“两翼”之一就是“以课内阅读为重心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所以在早读课安排学生读课内的课文外,还要安排学生读一定量的成语名言格言和课外名著及古诗词,也可以选择学生的优秀习作、随笔以及他们喜欢的篇目。
     课内内容包括:指教材所选的篇目,读熟课内的有关内容,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帮助弄懂相关的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课外内容包括:通常是指学生平时摘录在摘记本上的所有内容或一些美文佳作。这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水平和写作水平的办法,摘录是第一步,常读常记常背,才能达到运用自如,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固定的主题结合学生自己灵活的安排,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决定权。魏书生认为:“如果在教学中时时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而且是活生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有无限潜力的、不断变化的主人,那么教师想出来的办法就容易使学生接受。”在完成早读既定主题或目标之后,留一定时间给学生,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力水平,知识掌握程度等,让他们自己选择阅读材料(可以是课内也可以是课外),单独朗读或者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合作朗读。内容明确了,学生就能有的放失,不会无所适从;读而得法,读而有获,学生兴趣自然就浓了。
    二、充分发挥不同朗读形式的作用
    如果早读形式枯燥,无疑将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读书内容的不同,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师领读、齐读、配乐读、同桌互读、分组读、生领读,轮番读、竞赛读、吟诵读、自在读、接力读、分角色读、扮演性读等,以提高学生的读的兴趣。我在这里列举几个我常用的朗读形式:
    1.范读。
    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朗读语气,创设朗读气氛,让学生体验到朗读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文章不是无情物,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是“情动而辞发,动情而缀文”,读者理应“披文入情”。对一些文质兼美、感情充沛的课文,老师要仔细揣摩,认真体味,为学生提供准确清晰、洪亮流畅、激情澎湃的示范性朗读,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学生读错字、读破句,而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刻透彻地理解课文,诱发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感悟蕴涵文中的文字美、语言美、情感美,使学生在早读时达到音与情融为一体。
    2.齐读。
    齐读在早读课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学生良莠不齐,如果自由读的话,很多差生往往是无法顺利地读通课文,从而失去信念,导致对学习的厌恶。所以齐读志在辅助差生,让差生也能顺利地完成对课文的朗读,而使他们的信念得以增强。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自由朗读。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去读,时间不长,学生会产生枯燥感和疲劳感,甚至逆反心理。所以让学生自由读,理解的读,小组读、个别读、指名读、男女声读等反复读,这样事半功倍,学生读书兴趣也提起来了。
    三、组织丰富有效的晨读活动
    语文学习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与活动中,感悟、领会,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晨读又不同于课堂教学,它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课外知识延伸的重要阵地,知识的容量和密度明显小于课堂,形式不像课堂教学那样规矩严格。但它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默契,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好的组织方法是体现晨读价值与吸引力的重要保障,是改变学生对晨读误解的“杀手锏”,而且具有课堂教学形式无法比拟的巨大发挥空间。我的晨读常有“热身活动”(一天一句名言格言或一首好诗)、“美文共赏”(推荐一篇优美的散文或习作)、“朗读、背诵”、“写给今天的话”等几部分组成,在这些活动中,比赛是我最喜欢采用的手段之一,因为我觉得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事实证明,在晨读中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晨读结束,及时评比,以一些小奖品予以奖励,能大大提高学生积极性。为此,我成立一个专门的“智囊团”,由班里优秀的学生或得力的班干部组成的队伍,与我一起策划,让晨读成为学生阅读、想象、表达、展示、演绎才情的自由天空。
    1.学生朗读比赛。
    此法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教学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并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学生应较准确地掌握标准读音和朗读要领,流畅而正确地读出各种句式的不同语气,做到发音正确,摈弃方言,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句读清楚,语气流利,感情鲜明。学习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如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字音、语调都要力求准确,注意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拖腔;做到咬字吐词清楚明白。如我在八年级下上完散文诗单元后,我利用三天早读课举办赛诗会(课内、课外均可),激起了学生的好胜心,他们读得异彩纷呈,酣畅淋漓,令人陶醉其中。学生读出了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读出了徐志摩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读出了闻一多对丑恶的厌弃和对美好的礼赞,读出了舒婷对新的爱情观的呼唤,读出了普希金对自由奔放大海的眷恋……
    2.背诵比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破”字就有背诵,就有烂熟于心之意。朱熹提出:“熟读精思”的原则。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和分析能力,锻炼记忆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有则外国谚语说:“能背诵多少书籍,就能获得多少知识。”可见,背诵是学习中一个重要方面。 单从心理学角度讲,没有记忆就没有背诵,背诵是记忆的结果和表现。背诵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手段。不过为了不使学生厌烦,我都采用多种多样的比赛形式,个人与个人比,组与组比,男女生之间比……比一比,谁先完成任务,哪一组完成任务的人最多。如以“春”为内容,看谁背的诗句多……对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要及时予以奖励,对落后的要予以指导。
    让我们吹响清晨的第一声号角,让学生感到读书有味,读书有趣,书中有奇,书中有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品尝自己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对语文乃至对每一天学习的盼望与热情,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使晨读也真正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人文素养的主阵地。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