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条件的改善,学案教学开始日渐普及。学案教学通过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目的,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近段时间听了一些语文公开课,是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模式去上的,有些课从课堂的效果来,有些不尽人意。有些课教师事先已经给了学生较长时间的预习,一堂课下来,课讲完了,学生的学案上的题目大部分还是没有完成,这些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出现在学案的编写问题上,现在有很多老师们的学案设计类似于一个习题集,只是简单的把题目复制下来,放在设定的课堂各个环节中,就让学生去自学,无疑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
一个完整的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新课导入、自学设计、学法交流、达标测试、学习总结等。对于如何做到学案编写的有效性,下面本人主要从学习目标,自学设计,达标测试三个方面再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学案的编写,首先要确定好明确的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由学生遵循的所要达到的结果和标准。学习目标应指向学生,对学生提出要求,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能反应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和层次。学习目标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创造性活动。
1.要注重学习目标的导航作用
有些教师把目标当成个摆设,甚至几个目标间互相混杂,老师自己糊涂,学生更一头雾水了。学习目标应当是为学生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它让学生知道自学要达到何种目标,合作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并以积极的态度专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自发的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使学习活动不偏离学习目标,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
2.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有明确性
学习目标要做到明确清晰,能让学生在学习之初通过教师出示的目标明白学习任务及其完成的标准。学习目标的设计用词一定要有具体的质和量的规定,不能含混、笼统。设计目标时不能笼统的使用“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词,要多用“知道”、“记住”、“叙述”、“解释”、“欣赏”等词语。如在《范进中举》中有人有个目标定为“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学生看了这个目标后,从心理过程和外在行为表现就会出现偏差,“了解”就显得空泛,“了解”到一个怎样的程度?通过什么途径去“了解”?学生就不得而知了。又如许多的学案有这样的学习目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也显得笼统了,如果改成“识记文中生字的读音,结合语境解释文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学生就会明确需要在这一环节的学习活动中怎样去学从而达到这一切实目标。
3.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有层级性、适当性
教师在设计目标时,要分析学生的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如基础目标、最高目标等,适合每一层次的学生学习,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做到让每个学生获得符合个体实际的发展。几个目标间还要有着一定的逻辑联系,目标间包含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层级结构,低级目标的实现是完成高级目标的基础。另外切忌目标过多,面面俱到,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没一个目标能较好的实现,让目标的实现只是走过场而已。一般在几个目标中,要制定出重点目标和难点目标,目标不要过难,否则将增加学习难度,降低学习兴趣,增加不良效果。
二、学案的编写要精心做好自学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它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自学设计是学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能开启学生思维并适合学生实际的自学设计,才能使学生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
1.自学设计应当注重遵循思维逻辑
学案不是罗列问题这么简单,它的设计不是方便老师去教,而是方便学生去学。所以学案的编写应该要注重逻辑。一种是根据教材的逻辑,构建知识脉络。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或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各环节要衔接紧凑,自然连贯。问题的设计既要重知识的积累,又不失能力的培养;既重情感的体验,又要考虑价值观的树立。另外还要注重学情,编制自学设计要兼顾学生的认知思维逻辑和心里发展顺序。这样学生在完成学案时就会有方向感,如同玩游戏一样,层层挑战,层层过关,收获成功的快乐。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自学设计还要注意切入点,注重学法指导
自学设计要注重课文的特色结合学生情况,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也就是要体现学习方法,用某种方法解决某方面的类似问题,课堂的特色也就出来了。比如讲小说,就必然讲到人物,就可以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切入,让学生明白本文从哪些角度去入手去刻画人物,也让学生明白用哪些方法去写人物,会让人物的形象更鲜明丰满,这些对学生的写作也很有帮助。如学习文言文,就必然要提示翻译句子的方法,用这些方法让学生去操练翻译,在积累、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很快的掌握翻译的能力,以后解决课外文言文时就会很轻松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这些的实现,教师需要在学生会遇到坎的地方适当的给予提示,从答题的角度、方法、范围、要求等方面给他们搭一座桥,让他们努力就能够顺利的解决。编写学案一定不是去为难学生,而是把复杂问题分解、细化,让他们在探索、研究、发现的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3.自学设计要紧紧围绕自学目标、为落实目标服务
前面说过,学习目标并不是一个摆设,它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起着导航作用,目标是否落实,落实的效果如何是一堂课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自学环节设计的问题应当要考虑题目的层级性,也要考虑题目间的逻辑性,还有就是一个问题的设计不能过大,用语空泛,让学生无从下手,结果学生就很难完成了。如有人在《曹刿论战》中设计一个问题是:“本文写法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就显得有点大而空泛了,对一般的学生来说,就感到无从入手。如果改成:“从围绕中心选材的角度谈谈本文有什么特点?”这样学生经过思考、探究就会围绕“论战”这一中心,从材料的详略方面去作答。
4.自学设计还要注重知识的迁移、拓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是老一代人与年轻一代人之间的连结环节,他应该是跳板而已。如果你们看到某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忠实地复述教科书,那就可以断定,这位教师距离教育工作的高度素养的境界还相差甚远。” 教师编制的学案不能束缚学生的手脚,不能就教材而教教材,而应激发学生产生新的追求和创造的欲望。在自学设计中应当结合文本特点,联系与文本内容形式相近、相似或相反的课外文章(文段、文句)设计问题,创设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类同感,加深对文本整体或局部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由内及外的迁移能力。
自学设计还要适当引导学生思辨、质疑、创新,培养科学精神,倡导思维碰撞、求异发散,提供学生张扬个性的平台。例如:讲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同意作者的“逆境出人才”的观点吗?为什么?假如不同意,请举几个顺境造就人才的例子。又如,讲《愚公移山》时有这样的问题:有人认为愚公就是“愚”,因为与其移山,不如搬家,你怎么看?
三、达标练习要体现对课堂效果反馈的价值
一堂课上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怎么样,反馈是很必要的,学案应在最后一个环节设立达标练习,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有讲究的,它依然要紧紧围绕目标来设计,是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它也可以分层级,大部分应该是基础题,是课堂内容的再体现,还要有一部分能力提升或迁移题,是针对基础比较好的同学的,但一定要和本堂课的内容紧紧关联,做到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密切结合,这样才能体现对课堂效果反馈的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日益深入地钻研教学和教育过程的微妙细节,只有不断地开辟塑造人的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成为教师的教师,才能为别人所信赖和尊重。”学案的编写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探究、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还需不断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细节中不断去探索、改进,努力写出科学合理,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学案。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再谈语文学案编写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