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说到底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作文教学在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所以,如何有效地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几点拙见,以供方家指正。
一、创新教学方法
陶行知在《创造宣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本身也是创新的主体。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教师不可能担当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奇的事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正是引发学生创新动机的关键。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时时创新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布置—→学生作文—→教师批阅—→教师讲评。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对这种模式烂熟于心,早已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已无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另外,有的教师还乐此不疲地向学生灌输这样那样的写作套子,让学生想方设法地按照既定的套子去“钻”。于是,学生的作文就成为例行公事般的“套子文章”或新八股文。正如赵克明老师所说“中学生的作文,尤其是议论文,没有作者的思想,而是异口同声的‘思想套子’;没有创新的思维,而是统一模式的‘思维套子’;没有新鲜独特的论据,而是习惯搬弄的‘材料套子’;没有灵活多变的结构,而是一成不变的‘结构套子’;……”几乎彻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写作文成为学生一件痛苦的事情,哪还有什么写作激情和创新欲望?可见,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打破教学思维定势已迫在眉睫。
二、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和积累
一般认为,思维创新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就作文教学而言,要做好思维创新的准备,就必须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勤于观察与积累,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积累习惯。刘勰云:“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作文素材和创作灵感。“处处留心皆学问”,没有这样的积累与体验,学生就无法写出有独特感悟与创新精神的作文。那么,创新只能是空谈。再说“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当然,积累不仅仅限于素材和灵感方面,还有写作技巧方面。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和借鉴名家名作或优秀作文的成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且多练习,灵活运用,不拘一格。
学生只有勤于观察和积累,才不会至于“故堆纸里讨生活”,每每总少不了爱迪生如何,屈原又怎样,结果是“丢弃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不懂得理性地分析问题,只会模仿或是演绎历史人物生平故事,那他今后的学习空间将越来越狭窄,是不会有什么创造性的”。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们知道,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是培养思维创新的前提。思维的独立性是“善于独立思考,不盲从迷信”;思维的批判性指“对他人的思维成果能够正确评价,反躬自问,存优汰劣,扬长避短”。[6]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发现与创新。
也就是说,有质疑才能打破思维定势,才能求异,有求异才可求新。因而,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惟书,不惟师,经过思考与探究,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名家名作让学生独立鉴赏,可以指出瑕疵。例如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其中就有两个病句。一句是“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该句中,“们”是多余的,与前面的“几位”重复,应删掉;另一句是“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很显然,从地域的角度来说,“欧洲”就已经包括“苏联”了。对于学生的发现,老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对的就肯定,错的就纠正和引导,不模棱两可,不打击,不讽刺,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作文教学中,少不了指导学生学习一些优秀作文。笔者常常要求学生既要看到优秀作文的成功之处,又要发现优秀作文的不足,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在人头脑中把记忆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智能结构的重要因素。它对于创新的作用,正如康德所说:“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完善其创新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
1.设置悬念,促进想象
为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意识,我们可以训练学生写童话或寓言之类的“小作文”,充分拓展想象空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不会说话的事物,通过观察、思考、创新,想象成有生命、有语言、有动作的活的生命对象来写。还可以故意把引人入胜的故事讲个开头,戛然而止,让学生去想象、分析、推理这个故事应如何发展下去,结局如何,然后在班里进行展示,让学生相互评价。也可以利用教材的“空白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药》,要求学生写出主人公夏瑜与牢头“红眼睛”阿义在牢中的对话,而且写出的对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不能天马行空,胡编乱造。
2.续编或改编故事,丰富想象
续编故事,是让学生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再续编结尾。如要求学生续写《卖炭翁后传》和《范进中举之后》,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养成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的习惯。再如学习小说《项链》,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路瓦栽夫人向好友借项链,如果当时就发现项链是假的,那么故事情节该如何发展?结局又如何?并且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在小组内交流,教师适时点评。
3.利用画面,扩展想象
含义深远或形象可爱的画面(也包括“无形”的画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诗歌或散文中描写的“无形”画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也以“小作文”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描绘或写出自己的感受。对于那些喜闻乐见的漫画,则要求学生先描述其画面内容,然后根据其寓意,发挥想象写作文。著名语文教育改革家宁鸿彬曾有这样一个教例:向学生 “展示出一张挂图,图的上半部画着一个河豚,下半部画着一个冒着烟的烟斗,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7]这样的教例在宁鸿彬课堂中很多,对我们的作文教学,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有借鉴意义。
当然,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有多种途径。在新课程形势下,我们要站在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李政道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而人才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创造素质与创新能力,说到底就是创新思维。从这一点看,我们的语文教学确实任重而道远!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试析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