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让阅读教学震颤心灵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0971 日期:2023-09-08 来源:论文网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看一本内容不太复杂但很感人的书,看着看着就哭了,而且哭了很久,母亲回来了我还躲被子底下哭,母亲问我为什么,我还伤心不已,说不出话来。那时还没有人教我如何阅读,那些和阅读有关的高深莫测的词汇很多年以后我才渐渐接触,但那时的阅读已经触及到了我情感的最深处,让我从最本能的角度感受到人是这样的需要阅读,阅读是这样的能够打动人心。相反,当我渐渐长大,渐渐掌握了许多关于阅读的知识,尤其是渐渐做了许多关于阅读的练习之后,我反而不会阅读了。
    参加工作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说:“一看到文章就头痛。”于是我就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一看到文章就头痛。
    于是我就想,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不是复杂化了,为什么不恢复阅读的本源,让阅读成为一种真正能震颤人心灵的情感体验呢?
    近几年来我在课堂上尝试了几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情境式阅读,对话式阅读,整合式阅读。
    所谓情境式阅读就是教师在授课时不对学生设定目标,不对课文详加分析,只创设便于学生感悟课文的情境。比如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让学生边听边默读,慢慢地进入课文为我们所创设的氛围,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去感悟课文内容。比如播放切合课文内容的背景音乐,如教《琵琶行》可播放“夕阳箫鼓”,教《归去来兮辞》可播放“渔樵问答”等,让这些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氛围中,使他们能够随着旋律的飘荡而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然后再去体味课文。学生在老师为其所创设的情境中徜徉,然后慢慢地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学识去领悟课文。这样,阅读一篇课文就像亲口饱餐一顿美味、亲眼观赏一处美景一样,其感受应该是真真切切的。
    所谓对话式阅读就是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互相交流阅读的感悟,一起探讨阅读的难点,共同享受阅读给人带来的快乐。如教《兰亭集序》,我们可以就整篇文章的内容与学生对话,也可以就其中一言一句与学生对话。
    对话式阅读还可以包括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学生与作品主人公的对话以及与作品所展示的环境的对话等等。比如我们教苏轼的《赤壁赋》,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知识,然后让学生与苏轼对话,探讨苏轼何以在深受政治迫害及生活变故之后还能那样乐观豁达,问问苏轼何以对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那样钟情迷恋。让学生读这篇课文宛如东坡居士就在眼前一样,可与之促膝长谈,尽倾肺腑。如此阅读,学生能不对课文内容刻骨铭心? 
    所谓整合式阅读指的是阅读与写作的整合。我们通常的语文课,一般把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阅读课归阅读课,写作课归写作课,阅读课的任务是分析课文,写作课的任务是布置题目或讲评作文,其实这是一种效率很低的做法,我们完全可以把阅读和写作整合在一起,让语文课插上高效的翅膀。
    那么读与写如何整合呢?办法其实有很多,我们可以让学生作批注、谈感想、练仿句,等等,不一而足。
    比如让学生作批注,我们可以读一段批一段,也可以读一句批一句,对象不受限制,哪处顺眼批哪处,就像一个人无拘无束地走在一条山路上,看到一块漂亮的石子,捡起来,把玩把玩;又看到一朵奇异的野花,蹲下来,观赏观赏。多么自在,多么惬意。阅读如散步,批注如赏景,既散步又赏景,何乐而不为呢?
    为课文作批注,还可以不受字数的限制,多则洋洋洒洒上千字,少则寥寥数语三两句,甚至一个“妙”字,一个“好”字,也不失真知灼见。不像有些阅读题,为你画好十个或二十个格子,答题时不能超出规定的字数。为课文作批注,真正体现了言为心声的准则,心里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说多少,就写多少,没有人会把它当作苦差事。学生为课文作批注,教师应遵循无错原则,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刺激学生的尝试欲。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阅读其实就是真正感悟的心灵体验过程,只要我们能够勇于承认坐在我们面前的学生是与我们一样平等的接受文体,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没有理由不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