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讨论,你组织好了吗?免费论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0960 日期:2023-09-08 来源:论文网
论文代写网: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使学生能够生动的学习并充分展示自己,课堂讨论成了教师们教学的首选方法。
    我认为课堂讨论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的价值和积极性作用,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它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操作不当等,使课堂讨论更多地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了过多、过频使用课堂讨论的现象。这样做的实际效果是不仅没有起到课堂讨论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组织好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合理搭建讨论小组
    讨论小组的建立是讨论的首要基础,合理的搭建讨论小组,会使讨论能积极主动的展开。我们现在的讨论过于简单化,往往以同桌和前后桌为一小组,这样可能导致有的小组学习力量强、有的小组学习力量弱的局面。爱表现的学生直接就会控制了整个局面,时间会全部让这样的学生占去。针对这种情况,我根据学生的能力、习惯、性格、兴趣等因素,本着“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分组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还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每组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要兼顾,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使学生人人能讨论,人人有收获。
 二、精心组织讨论内容
  课堂讨论在通常情况下只安排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但这段时间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内容的组织。组织什么样的内容有讨论价值,什么样的内容能引起学生极大关注并能够展开讨论,这两个问题至关重要,值得教师们细细探究。
  1.精心选择有探讨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大脑皮层高度兴奋。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动,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需要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学有成效。
  2.设计能展开讨论的内容。
    课堂讨论组织的好坏,产生的成效也迥然不同。讨论的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讨论的内容应有适当的难度,处于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针对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具体分析,作出恰当安排。
    三、正确把握讨论的时机
  课堂讨论时机把握的好坏,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1.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状态时。
    由于这种心理状态的作用。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希望从别人的发言和交流中得到启发。
  2.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时。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在这时,运用“合作学习”相互讨论,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的重点,往往是难点问题,学生只有通过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完成。面对难题,我们就会发现中上程度的学生往往是半信半疑没有十分的把握;而中下程度的学生大多是一知半解,无从下手。这时面对问题如果采用讨论的形式,学生就会你一言我一语,茅塞顿开,解题的思路也就会渐渐明朗起来。
  3.解答“开放性”问题之时。
    解答开放性问题的方法各种多样。而且结果也不唯一,不同学生常常发现不同的结果。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学生间的交流创设了良好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能自由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解题策略,倾听同伴的意见,并从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进步。
  四、灵活运用讨论的技巧
    组织课堂讨论时要讲究方式、方法。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讨论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讨论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吸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意见等。
  1.讨论前先独立思考。
    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索,必须要有自己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探索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
    2.学会倾听。
    在讨论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局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题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五、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课堂讨论不是学生讨论、教师旁观,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和调控,课堂讨论将会变得杂乱无序,甚至盲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已从传授学生知识,告诉学生“真理”,转向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做好顾问和参谋,做一位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学生随时都会有新思想和新问题生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往往会阻碍课堂讨论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并为学生的讨论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教师要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深入讨论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课堂讨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教学中我们要精心组织讨论内容、正确把握讨论时机、灵活运用讨论技巧只有这样,课堂讨论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才能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