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巧”练作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0677 日期:2023-09-04 来源:论文网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效益的高低也是语文教学效益高低的一个显著标志。从近年来的现状看,作文教学的效益不佳,甚至呈愈来愈差的趋势,许多语文教育家为此发出强烈的呼吁 “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然而,练好作文,非一朝一夕之功,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经验总结:
    一、巧练表达,积累素材
    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许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脑子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学们要写好作文,也必须花大力气积累作文材料。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段话中说的前两个仓库正是同学们写好作文应必备的。
    积累较多的作文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绝非一日之功,更没有什么秘诀,唯一的途径就是多读多写。“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简单的一句话就已写出了读书对写作的重要性,无须多言。提到“多写”,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在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之外,让学生写周记的习惯。但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课前五分钟的合理利用。既能巧妙练习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为其积累素材。
    因此,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的“课前五分钟”我往往是将其安排成“三加二分钟”,其实就是在上课前先利用三分钟学生讲故事,轮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利用这几分钟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一次短短的交流演讲。可以是讲故事、诗朗诵、成语谚语俗语接龙、朗读优美文章、选词造句话题作文、……我往往都是安排的成语故事。另外的两分钟就要求学生强记,一般情况在教室的左上方我都安排的三个内容:成语解释、本成语的造句、名人名言。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作文水平也大有提高。
    二、巧抢时机,激发灵感
    面对学生作文困难的现状,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认为,除了课堂作文教学、布置作文训练之外,教师还要在平时上课利用起来善于把握好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作文。
    写作是需要灵感的。有了灵感,才可情动于中,发之于外;有了灵感,才可以“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巧妙地点拨学生的写作灵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就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就会增强,写作质量当然也就会显著提高。那么,如何来抢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呢?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很多优秀的课文故事,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如果我们能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由课文拓展开来,进行课堂小练笔的训练,那么不但会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会激发出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兴趣。
    让学生走进文本,文本是精选出来的经典作品,其借鉴意义大,一旦让心灵走进文本,就往往能产生强烈的共鸣——我们常常为文中所揭示或蕴含的哲理叹服,常常也为主人公的遭遇流下自己爱与同情的泪水,常常也因此引发无限的联想与思考。讲解课文时,我常常特意设计课堂小练笔,趁着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一篇篇生动而有创意的文章便可水到渠成。当然,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等,学生读到动情处,是写作的好时机。这时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抓住这一时机练笔,学生有情又有参照物,写起来不费力又收效大。通常,我都是结合讲读课文进行这一训练。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学生读到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十九杀鸡作食----他们被质朴的人们深深打动了。
我抓住时机,创设情境——假如你现在到那里去了你会做些什么?学生们想象了太多有趣的内容:去说服他们做生意、搞时装秀来推销外面的时装、家家户户装有线电视让他们了解世界……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总能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调适到最佳状态,使之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心理倾向。用诱导触发深远的思考,使生活时时弥漫着与生命萌发相通的浓郁的人文气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灵感,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巧妙的抓住一些好的写作时机着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写作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写作。
    三、巧连字词,喜获美文
    我一直认为词语是构建语文学科大厦的砖瓦材料,词语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性工程,其重要性无需多言。词语教学,无非是让学生抄写、默写、造句,考试再来几道注音解词题做做。但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记得枯燥,学得死板,还未必能够运用自如。能不能找到一种使学生记得牢、用得上的活的方法呢?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从运用角度考虑,词语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生发出活的意义,其作为词语的价值也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基于此,我设想,将每一课要积累的词语缀连成文是可行的办法,我决定让学生试试。这学期开始不仅仅只是读,开始穿插组词说话。我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摘取“读一读,写一写”上的词语5个,要求学生组成一段话,而且字数要在200字左右,如果这样去坚持,这样锻炼每一位同学的写作能力,我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进步。
    四、巧换角色,自评自改
    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是“学生作,教师改”,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认识不够。教师总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求学生,作文修改权完全由教师垄断了。其恶果是助长了某些同学作文草草成篇的坏习惯,有的写完之后不再看一看,有的甚至把不会的字空起来,让老师去填,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而教师每一次练习后要面对七、八十篇作文,任务繁重。在紧迫的时间内,只能草草了事。如“中心不够明确”、“事例不够具体”、“人物不够鲜明”,甚至一些批语学生看不懂。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精批细改的弊端日趋显露。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评述到:" 学校领导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 实在有损于学生的是: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打破精批细改很不容易......于是老师只好永远做这劳而少功甚至劳而无功的事了。老师辛苦了。学生吃亏了。"吕叔湘先生同样指出过精批细改的不是。他说:"家长、校长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教师也努力’精批细改’,可是作文本子多, 时间不够,尽管天天开夜车,仍然是不够’精’、不够’细’、在学生方面,作文发下来之后,认真琢磨批改的道理的毕竟是少数,多数是只看看总批和分数,批改的地方越多越懒得看,这样,教师的辛勤劳动也就收不到应有效果了。新大纲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改变传统的观念,将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怎样把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批改作文时的形式要多种多样:一文多改(一个人的作文必须在学习小组中找六个人阅读并修改)。任何能力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文章不厌百回改”,我要求学生一文要多次多人修改,反复进行“加工”。学生随着知识的拓宽,认识的提高,对自己的习作也会产生不满足感,会不断给自己的习作修改、润色。
    结对互改。俗话说,旁观者清,修改习作也一样。除了可以采取发到谁的就改谁的习作方法外,还可让学生结对互改互批。把修改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很有新鲜感,他们怀着好奇心,以主人翁的态度当“小老师”,格外认真投入。这样,进一步训练了自改作文的能力。
    集体评改。选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打印发给人手一份,我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人人动手修改,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评讲,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随机指导如何修改。还可以各抒己见,进行口头修改。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改活动,与学生一起发现,一起探索。
    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长期打算,因此,要合理的安排好作文的训练。利用课前五分钟的素材积累、课堂上思维训练、联字成文的巧妙安排、自评作文的环节设计。只要持之以恒的去做,虽还很难谈那一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我想这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笔者仅从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总结了一点经验,仅一点心得见笑于大方之家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