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0258 日期:2023-08-30 来源:论文网
论文网: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层教学根据这一理念,采取了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充分照顾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培养这些学生成为合格的人才。
一、 课前准备分层
对新接班的学生,教师要认真研究,通过批改作业、观察、谈话、个案分析、调查测验等多种形式准确测出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需要方面的差异,基本功方面的差异。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小组)把那些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且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分为“高”层次或者用A表示;把基础较好、思维较活跃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分为“中”层次用B层表示;把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分为“低”层次用C层表示,但无需把“某某”分在哪一层次告诉学生,只要教师记住即可。然后进行分层次备课,教师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二、 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可以分为以下两个过程:
1. 授课分层。这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
如教学简便计算■×■+■×■时对于B、C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掌握,但如果把此题分成三个问题:(1) 比较■×■和■×■的结果。(2) ■×■+■×■。(3) ■×■+■×■;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一二题要求C层的学生掌握,第三题要求A、B层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C层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课堂提问更应该分层次,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2. 作业分层。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精心编排,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C层的学生做模仿型作业,以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模仿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B层的学生做简单变式型作业,以把握概念,掌握一般解题方法为主,难度为例题的简单变式,一、二个知识点的小综合,使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A层的学生做应用实践型作业,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灵活熟练的运用为主,从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考虑。总之,作业的量和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为原则,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不强调统一数量重在质量,尽量在课内完成、独力完成以减少抄袭。
三、 课外辅导分层
课外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延伸,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学生按A、B、C层分班,打破原班建制,对C层学生补习,着重帮助他们消化课堂上未能消化的内容,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同时指导他们学习方法,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对B层的学生上大课,重点是开拓视野,开设专题讲座,学习一些“趣味数学”,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使他们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A层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数学特长,建立数学竞赛小组,出一些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题目让他们思考,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素养和能力。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