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语文人格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语文“课本上各类文章……由语言文字而深明其内容,且有裨于思想的提高,品德的修养”。那么,如何把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
1. 结合课文内容,直接进行渗透。
“文以载道”,课文中的许多内容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材料,可以直接进行德育渗透。我们教学《最后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边看书边听录音,把学生带入课文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不愿作亡国奴,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自己祖国无比热爱的气氛中,再联系到我国人民遭受侵略,任人宰割的历史,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从而更加坚定了不忘过去,珍惜今天,为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学习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得到陶冶,不由自主地产生思想品德的飞跃。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大有帮助。我们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德育功能,自然贴切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欣赏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潜移默化。
2. 通过写作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写作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写作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德育渗透。写作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苏轼说:文如其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其次,在作文教学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使之有话可谈,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例如,学完《一面》,可以让学生写《我心目中的鲁迅》,学了《孔乙己》后,可以让学生写作《笑声里的悲剧》。
这样学生不会无话可谈,而且通过写作,学生作品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为鲁迅的伟大人格而感动,为孔乙己的悲剧而痛恨,思想上受到启迪。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在锻炼了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
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写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而我们教师在作文讲评时,不能光找优秀作文,还须找一些后进生的作文,发掘其优点,通过表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可以说,德育伴随着写作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写作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
3. 通过语文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可以优化学生心理,也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遵照国家教委新课程计划的规定,设置了中学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通过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促使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发展智力,促进少年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对培养健康心理有裨益,比如我在初一第二学期中开办了“故事会”主题活动,学生踊跃发言,连班里平时语文最差的一位同学手也举得老高,而她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从此,这位同学大大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不健康心理也摒弃了,现在这位同学的成绩已居班级中游。
语文活动课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施展提供了大舞台,它既可以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又可以增强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优化学生心理。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这不正是语文科进行德育渗透的写照吗?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