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9942 日期:2023-08-27 来源:论文网
【摘 要】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等教育理念。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转变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活动,创设开放性的问题,大量运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关键词】 学生 主体作用 初中政治 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上充分依靠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目前,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不断提高学生探索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不断提高学生探索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上充分依靠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目前,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不断提高学生探索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就这一问题谈一些体会与看法。
    1、政治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对学生不放心,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地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同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活动。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初中政治课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论”的观念,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一是政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树立“教育”为“学习”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在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及真实的思维活动,切实从学生的成长需要设计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从而真正做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工作;二是政治教师要树立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自己平等民主的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放权意识,即教师设计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创造性见解的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组织学习过程,放手让学生对学习问题展开充分讨论,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2、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个体倾向性的表现,也是一种较为稳固的心理趋向。学生一旦拥有了某种兴趣,就成为主体性在这一方向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主体性的确立光靠教师观念的转变还不够,最终需要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准确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文化知识结构、情感体验、能力特点等实际状况,要选择那些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和普遍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就会主动、自觉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兴趣教育是一种顺应主体倾向性的有效性教育,教师应当激活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自觉培养和引导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的主体性在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中全面膨胀。比如在《陶冶高雅情趣,追求美好人生》一课的教学中,因为高雅情趣这部分内容比较空洞,学生难以理解,我就从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入手。首先设问:“大家有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肯定喜欢这个问题,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帮助学生区分出正当兴趣和不正当兴趣,再设问:“大家认为是正当兴趣好呢还是不正当兴趣好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大家想知道怎样来培养正当兴趣,从而形成高雅的情趣吗?”,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吸引过来,再布置大家讨论。学生都能说出一点二点来,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性既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和最稳定的动力。课堂教学的生命力集中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上。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高,学习的实效性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最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努力做到以真挚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丰富的联想、生动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巧妙的方法去感染学生,使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激发学好思想政治课的情感,从而激励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使他们感到亲切、可敬,产生情感交融的欲望。对政治课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就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够得以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又会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与学真正进入双向交流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教育学认为:“兴趣是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要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点是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占领当前教育改革的制高点。面对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教育也将迈进信息化教育的新时代,教师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践已经是义不容辞的事。运用多媒体技术上课有很多优点,它可以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小为大,变抽象为形象……,可以调动和强化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善于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活动 。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活动,才能切实地发挥其主体性作用。首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可通过采用生动的现实材料,将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思想政治学习融入学生自身的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其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询必要的学习资料,让其通过自身努力认知与理解的方式去获得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才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最后,当前大多数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仍较弱,要想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使其在每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良性循环。
    4、教师要善于设计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问题是学习者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能力的原动力,问题是学习的灵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出恰当的开放性、启发性问题,既能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供素材,创造条件,又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一起探究,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讨的热烈气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上得到和谐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运用“情景教学法”,组织学生进入角色。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入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生动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一些和政治内容相关的小品、短剧或辩论会等,使学生进入到角色中去,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运用“案例教学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具体的生活事件中,分析、研究和讨论案例,使学生领悟书本知识,陶冶情感意志,开启创新思维,提升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一般分为四个教学步骤,即精选案例、呈现案例、分析讨论、总结评述。在教学中,初中政治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挑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并采用多媒体、文字、口述或漫画、小品等形式来呈现案例,然后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教材知识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根据案例的内容和设置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增长案例分析的技巧,同时能使其能将案例与课文相关内容结合起来,探索思考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从而及时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政治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其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轻松愉快地积极探索和思考蕴含其中的抽象知识,促进了由“苦学”到“乐学”、由“厌学”到“愿学”、由“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总之,在政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不仅是政治学科本身性质决定的,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措施是多种多样的,而本文主要阐述了转变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活动,创设开放性的问题,运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改革措施,以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最终真正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守艳. 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政治教学[J]. 信息教研周刊,2011(1).
[2]生新文. 政治新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 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21).
[3]梅桂磊. 政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 成才之路,2010(12)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