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红霞, 欧海宁, 郭友华, 高雪亮
【摘要】 【目的】观察糖痹胶囊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法(剂量为50 mg/kg)复制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糖痹胶囊高、低剂量组(中药组,剂量分别为1、05 g·kg-1·d-1),弥可保组(西药组,剂量为250 μg·kg-1·d-1),糖痹胶囊加弥可保组(中西药组,剂量分别为05 g·kg-1·d-1和250 μg·kg-1·d-1),并设正常对照组。治疗4周后取各组大鼠坐骨神经,采用电镜观察比较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出现与临床上周围神经病变一致的病理改变,糖痹胶囊高剂量组对坐骨神经的保护作用优于低剂量组和弥可保组,而中西药合用组作用最显著。【结论】糖痹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糖痹胶囊/药理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疗法; 坐骨神经/超微结构; 疾病模型,动物; 大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60%~90% 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损害,与病程相关不明显[1]。很大一部分病人在糖尿病早期即可发生[2]。由于一旦出现DPN临床症状时多属晚期病变,故及时发现并有效地治疗DPN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西药对DPN治疗主要从阻止其发病机理方面进行,但均因作用不理想或副作用太大而不予肯定。近年VitB12的代谢物——甲基B12(又名甲钴胺,商品名“弥可保”)的临床应用取得了一定疗效。其治疗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由于甲基B12是机体正常的代谢物,故不良反应较少,是目前治疗DPN的常用西药之一,但其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糖痹胶囊是我院在多年治疗糖尿病和DPN的临床实践基础上[3],借鉴全国名老中医路志正治疗DPN的经验,针对DPN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研制的复方制剂[4]。该方在临床治疗糖尿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5]。本研究观察了糖痹胶囊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30只,平均体质量(200±20)g,由广东省卫生厅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0022505。在广州中医药大学SPF级实验室正常饲料喂养。
12 药品 糖痹胶囊主要药物组成:黄芪、桂枝、当归、白芍、丹参、怀牛膝、路路通、水蛭、地锦草等,由广东省中医院提供,每粒胶囊含生药05g,批号:粤药制字Z03020962;弥可保(甲钴胺片)由日本卫材株式会社生产,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30030812,分装批号:060421A。
13 试剂及仪器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JEM1200EX型透射电镜为日本电子株式会社产品;LEICAUCI型超薄切片机为莱卡公司产品。
14 动物模型制备[6] 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禁食12h后,将链脲佐菌素用01mmol/L柠檬酸缓冲液(pH 45)配成浓度为20mg/L,按5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72h后尾静脉取血,用血糖仪测定血糖 (取血前禁食8h),凡血糖&>138mmol/L,且尿糖阳性者即进入实验(造模过程中死亡5只, 25只造模成功进入试验)。
15 分组及给药 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模型大鼠25只随机分5组,模型稳定后7d开始进行治疗,疗程共4周,实验期间不用任何药物控制血糖(1例因灌药不当导致大鼠死亡而剔除,共24只完成实验):中药低剂量组灌服糖痹胶囊(剂量为05g·kg-1·d-1),按动物系数折算,相当于60kg成人的10倍;中药高剂量组灌服糖痹胶囊(剂量为1g·kg-1·d-1),按动物系数折算,相当于60kg成人的20倍;西药组灌服弥可保(剂量为250μg·kg-1·d-1),按动物系数折算,相当于60kg成人的10倍;中西药组灌服糖痹胶囊和弥可保(剂量分别为05g·kg-1·d-1和250μg·kg-1·d-1);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每天灌胃1次;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同饲料喂养,不予任何药物。
16 电镜观察 于治疗后4周末一次性腹腔注射10mg/L水合氯醛(300mg/kg)麻醉,俯卧位固定,取大鼠坐骨神经(坐骨切迹至远端1cm),置于预冷的体积分数25%戊二醛中固定,10g/L四氧化锇进行后固定,Epon812环氧树脂埋剂与体积分数100%丙酮1∶100浸泡,修块定位后切片机切片,醋酸铀和硝酸铅双重染色,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
2 结果
结果见图1。正常组大鼠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致密,均匀、结构完整、排列规则且层次分明,髓鞘板层呈同心圆状排列;轴索完整且可见神经微丝、微管及线粒体;在由神经细胞支持和包绕的轴索内,线粒体嵴密集,神经丝丰富,神经膜结构正常,Schwann细胞及无髓神经纤维均正常,神经内微血管壁无增生(图1-a1、a2)。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板层完全分离,其间有水肿液和崩解的碎片,有的髓鞘出现斑块状脱髓鞘和节段性脱髓鞘;轴索萎缩,线粒体嵴消失,管泡
状成分增加,Schwann细胞变性坏死呈细胞碎片,无髓神经纤维和神经膜线粒体嵴减少,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图1-b1、b2)。弥可保组大鼠坐骨神经髓鞘出现斑状变化,神经膜细胞和轴索内的线粒体大部分正常,部分神经膜线粒体嵴减少,线粒体膜不完整(图1-c1、c2)。中药低剂量组大鼠坐骨神经表现为髓鞘变化较模型组稍轻,也出现典型的节段性和斑块状脱髓鞘,神经膜细胞的线粒体肿胀,无髓神经纤维和神经膜线粒体嵴减少(图1-d1、d2)。中药高剂量组大鼠坐骨神经表现为髓鞘变化不明显,偶见典型的节段性和斑块状脱髓鞘,部分神经膜线粒体嵴减少(图1-e1、e2)。中西药组大鼠坐骨神经表现为有髓纤维饱满,髓鞘厚薄较均匀;髓鞘偶见疏松;Schwann细胞轻度水肿,个别轴索萎缩;神经膜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大部分正常,个别线粒体膜不完整;神经内微血管壁无增生(图1-f1、f2)。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与代谢障碍、血管病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有关。由于代谢紊乱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造成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是导致DPN发生的重要原因[7]。本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纤维肿胀,鞘膜细胞减少;神经膜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部分轴突消失,证实了实验模型造模的成功。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板完全分离,其间有水肿液和崩解的碎片,雪旺氏细胞水肿,有的髓鞘出现斑块脱髓鞘和节段性脱髓鞘,与临床上糖尿病周围神经的斑块状脱髓鞘病理改变一致。弥可保是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容易转运至神经细胞器中,促进核酸、蛋白质及卵磷脂的合成,通过刺激轴突的再生,修复损伤的神经[8]。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给予弥可保治疗可防止有髓鞘神经纤维变性和脱髓鞘[9]。DPN属中医“痹症”的“血痹”范畴,中医病机多认为是因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而发病[10],血脉瘀阻贯穿本病全过程。糖痹胶囊以黄芪为主药补气升阳,丹参活血祛瘀,当归活血养血,桂枝通经,白芍和营,路路通行气通络,水蛭破血逐瘀,怀牛膝补肝肾、通血脉,引药下行。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功效。从而使气虚得补能帅血而行;阳气得复能温运推动;血活络通能改善血液的黏稠状态以及改善血液流动的通道。
从电镜结果可以看出糖痹胶囊高剂量组对神经的保护作用优于低剂量组和弥可保组,而中西药组对神经保护作用最明显,证实了糖痹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其机制是否与减轻神经、血管的缺血、缺氧,改善微循环,从而抑制轴索萎缩变性,改善雪旺氏细胞以及线粒体的代谢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童光焕糖尿病人的神经系统合并症[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24(2):73
[2]衡先培,张发荣通绺糖泰防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2):45
[3] 陈红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瘀证的客观化研究[J]中医杂志,2006,47(1):47.
[4]陈红霞,魏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临床特点及相关性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4,10(8):43
[5] 陈红霞,莫秀云,郭友华,等糖痹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J]中医杂志,2007,48(10):901.
[6] 于德民,吴锐,尹潍,等实验性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5,3(2):901
[7] 施茵,吴焕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及针灸治疗[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2):47
[8] Bhatt H R,linnell J C,Matthew D MCan faulty vitamin B12(cobaimin) metabolism produce diabetic neuropathy[J].Lancet,1983,2:57
[9] Devathasan G,Teo W L,Mylvaganam AMethylcobalamin in chronic diabetic neuropathy[J].Clin Tri,1986,23(2):130
[10] 刘国用辨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光明中医,2008,23(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