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未成年人艾森克个性(EPQ)评估的初步报告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0885 日期:2025-11-13 来源:论文网

    作者:徐和才,孙惠忠,杨健身,杨鹤林,黄志勇,刘鸿奎,潘惠民

【摘要】 目的 为了解流浪未成年人艾森克个性(EPQ)的因素。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他们进行团体综合评估。结果 (1)我们将所有统计对象分为四种个性类型(其中包括中间型):外向不稳定型11名占47.83%;外向稳定型2名占8.70%;内向不稳定型4名占17.39%;内向稳定型6名占26.09%;(2)我们还将所有统计对象进行分类统计。本样本组中,中间型占大多数,这说明本样本组未成年人可塑较大;(3)本样本组中, P值超标者:4名、L值掩饰分偏高者:3名、重点关注2名。结论 流浪未成年人艾森克个性(EPQ)评估发现,废卷4人加掩饰分偏高3人共7人,说明23.33%的流浪未成年人不愿参加心理测试;流浪外向型未成年人占56.5%,其中不稳定型占84.6%;流浪未成年人情绪稳定性较差;说明样本组流浪未成年人可塑较大;对P值分较高的流浪未成年人和重点关注对象等,应特别加强心理辅导。

【关键词】 流浪;未成年人;EPQ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of minor vagabonds. Methods The association overall assessment was carried on according to EPQ. Results All subjects were pided into four kinds of inpiduality types (including middle type): 11 cases of extroverted instability mode which accounted for 47.83%; 2 cases of extroverted stability mode which accounted for 8.70%; 4 cases of introverted instability mode which accounted for 17.39%; 6 cases of introverted stability mode which accounted for 26.09%. Among all the subjects, the middle type occupied the majority. It explained that the plasticity of minor vagabonds was good. Among all the subjects, the values of P in 4 cases and the values of L in 3 cases were high. Conclusion 23.33% of minor vagabonds aren’t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psychological test, among which 56.5% is extroverted and 84.6% is instability mode. The emotions of minor vagabonds are instable. The plasticity of minor vagabond is good.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minor vagabonds whose P values are high.

  [Key words] Vagabond; minor; EPQ

  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说明党和政府关注和重视人民的心理健康。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杨岳同志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心理品质如何,不仅关系着自身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流浪未成年人是指18周岁以下,脱离监护人有效监护,在街头依靠乞讨、捡拾等方式维持生活的未成年人。这一人群是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发人群。据我们所知,在国内尚未见到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为此,对流浪未成年人心理状态的调查,将为国内这方面工作填补空白,对全国流浪乞讨人员中流浪未成年人的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简称EPQ)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教授艾森克(Eysenck H.J)编制的有关个性的测量方法[1]。他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归纳出三个基本因素: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这三个基本因素构成了个性的三个相互正交的维度。在这三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程度,构成了各人不同的人格特征。问卷还设有掩饰性测验,即不真实性。其操作简单而且信度和效度都比较高的一种人格测量表,是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个性测验量表之一,国内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的报告甚多[2~4]。1983年从国外引进后经过我国有关专家的修订,项目内容较适合我国国情,并建立了中国常模。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现将30例流浪未成年人艾森克个性(EPQ)评估作一次初步报告,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1 对象资料

  所有研究组对象全部来自于某市救助保护机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预计完成100例;对照组选择条件和研究组相仿的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100例。对他们的一般情况(A)、家庭背景情况(B)、未成年人外出的原因与时间(C)、各种检查(体检和精神检查等)的结果(D)、心理测试的结果(E)(共5个量表)等进行全面调查,所得数据请专业人员统计学处理和分析。本文仅将研究组中30例其中男19人、女11人,流浪未成年人作艾森克个性(EPQ)测试,并将结果进行评估分析,30例中有废卷4例,3例未成年人因掩饰分偏高,占23.33%,不作分析,最后对23例结果进行分析。

  2 方法

  我们选用由龚耀先编制的艾森克个性问卷(88题)[5],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医师指导下完成问卷,再输入计算机,完成了23例团体分析报告如下。

  3 结果

  3.1 团体整体分析 我们将所有统计对象分为四种个性类型(其中包括中间型),样本组如图1所示。

  3.2 个性统计分析 我们将所有统计对象进行分类统计。本样本组如图2、3所示,中间型占大多数,这说明本样本组未成年人可塑较大。

  3.3 重点关注对象

  3.3.1 典型外向不稳定型 1 名(编号为 046 的未成年人)。这类儿童表现为:精力旺盛,生气勃勃,积极,乐观,热情,坦率,刚强;但易感情用事、任性、脾气暴躁,情绪不够稳定。

  3.3.2 典型内向稳定型 1 名(编号为 044 的未成年人)。这类儿童表现为:沉着冷静,稳重踏实,善于克制忍让,坚强而有耐力,但缺乏活力,为人拘谨,被动。

  3.3.3 P值和L值 P值超标者:4名(编号为 45、50、66、70 的未成年人)。L值掩饰分偏高者:3名(编号为 48、49、78 的未成年人)。

4 讨论

  4.1 样本组23名流浪未成年人中 外向型流浪未成年人占56.5%,其中不稳定型占84.6%。说明样本组部分人员精力旺盛,生气勃勃,积极向上;但情绪不太稳定。我们在教育和管理中应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和坚持到底的精神。尽量发扬他们思维灵活、勇于进取、刚强等特点,尽量注意和控制他们粗心、简单化、感情用事、任性、脾气暴躁等毛病。

  4.2 个体分析发现 流浪未成年人情绪稳定性较差,有焦虑、紧张、易怒、情绪易激动的表现,应引起辅导老师的高度注意。辅导老师在教育和管理中应积极发展他们优良品质,防止消极品质的产生,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们从积极的性格发展。

  4.3 典型外向不稳定型 针对这类儿童,我们应尽量发扬思维灵活性、勇于进取、刚强等特点,尽量控制粗心、简单化、感情用事、任性、脾气暴躁等毛病。在教育和管理中应着重培养自制力和坚持到底的精神。注意方式方法,尽量避免针锋相对去激怒,可以进行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我们要重点关心这类儿童,采取一些特殊措施,防止极端化发展可能出现一些攻击和破坏性行为倾向。

  4.4 典型内向稳定型 针对这类儿童,家长应尽量发扬其踏实、顽强固执、认真的特点,尽量控制迟疑、不够灵活的不足。在教育和管理中应着重培养热情爽朗和朝气蓬勃精神;对其教育批评时要有耐心,允许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时间,这类学生比较固执,如果他表现出拒绝接受某个观点,辅导老师或家长不必强制他接受,可以采取启发或事实感化等迂回的方式去说服他。

  4.5 P值超标者 这类儿童具有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人不友好等特征。喜欢一些古怪的不平常的事情,不惧安危,喜恶作剧,总要捣乱。建议心理咨询师对其进一步测查,必要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

  4.6 L值掩饰分偏高者 这类儿童具有掩饰倾向,即不真实的回答。掩饰性又称纯朴性,是测定被试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水平。

  总之,流浪未成年人艾森克个性(EPQ)评估发现,废卷4人加掩饰分偏高3人共7人,说明23.33%的流浪未成年人不愿参加心理测试;流浪外向型未成年人占56.5%,其中不稳定型占84.6%;流浪未成年人情绪稳定性较差;说明样本组流浪未成年人可塑较大;对P值分较高的流浪未成年人和重点关注对象等,应特别加强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 Friendman M,Rosenman RH.Association of specific overt behavior Pattern with blood and eardiovascular findings.JAMA,1959,169:1286.

2 刘鸿奎.对招聘人才进行心理测评的报告,中华综合医学,2002,10:880.

3 刘鸿奎.对112名卫生干部16PF特殊人格因素与EPQ的相关探讨.中华综合医学,2002,9:782.

4 刘鸿奎.A型行为艾森克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初步探讨.实用新医学,第7期:658.

5 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在我国的修订.心理科学通讯,1984,2(4):4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