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72例临床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0880 日期:2025-11-13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的病因。方法 对7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血管和神经病变,是血糖、血脂控制不良而导致的并发症,预防重于治疗。结论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管动脉硬化、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糖尿病患者只要规范治疗,注意足部护理,即可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关键词】 糖尿病足;血糖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糖尿病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为此,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尤其重要。现将我院2003年8月—2008年6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中,男46例,女26例;年龄32~76岁,平均62.1岁;糖尿病病程21天~30年,平均8.4年。按糖尿病足(DF)wangner的分级法:1级12例,2级39例,3级18例,4级3例。其中1型糖尿病3例,其余均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31例,应用胰岛素治疗40例,未经治疗2例。

  1.2 入院后检查 空腹血糖10.3~22.4mmol/L 48例,餐后2h血糖12.3~30.7mmol/L 56例,糖化血红蛋白7.8%~15.3% 51例,甘油三酯1.7~4.1mmol/L ,胆固醇5.2~8.8mmol/L 35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7~1.0mmol/L 30例。

  1.3 并发症 72例患者中伴有冠心病18例,糖尿病肾病26例,高血压49例,白内障1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8例,反复发生低血糖昏迷9例,脂肪肝16例。

  1.4 足部情况 足趾水泡伴渗出11例,足趾溃疡伴感染28例,足踝部溃疡7例,足跟部溃疡6例,足底部溃疡7例,足趾间溃疡3例,足背部溃疡5例,胫前及踝部抓伤感染5例,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显示胫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狭窄>50% 6例。

  1.5 治疗及转归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胰岛素治疗,逐渐使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达标的同时,辅以降血压、降血脂,有感染者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配合营养神经及扩血管药物治疗,局部消创后敷以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膏剂(龙珠软膏及康复新喷剂)。治愈65例,足部坏疽、X线显示骨质破坏后截肢4例,合并感染及继发心梗、脑血管疾病死亡3例。

2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下肢远端神经病变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染、溃疡形成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据报道约1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足溃疡,糖尿病足造成的截肢是非糖尿病患者的5倍。糖尿病足的病变基础是两大慢性并发症即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故当患者血糖或血脂控制不良时,易发生足部病变。

  2.1 病程、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足的关系 从以上资料中可以看出,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控制不良导致的高血糖有关,持续的高血糖、糖基化终产物及糖化血红蛋白增加,引起微循环缺氧及血流灌注不足,使糖尿病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也可促进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因此,糖尿病治疗中严格控制血糖很重要,达标治疗可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2.2 血脂、下肢动脉硬化与糖尿病足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多合并血脂代谢异常,使动脉管壁发生粥样硬化,进而导致管腔狭窄及阻塞,引起肢端供血不足,导致缺血性溃疡、局部感染、微循环障碍。故降血脂、抗凝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

  2.3 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高达60%~90%。周围神经病变则导致肢体末梢的保护感觉减弱或丧失以及足部生物力学的改变,极易引起机械或温度的损伤,一旦受损后肢端微循环障碍又使其不易修复,感染不易控制,最后发生坏疽。

  总之,对糖尿病足患者来讲,预防重于治疗,应加强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对无糖尿病足溃疡的糖尿病患者,应定期随访,进行足部保护教育,必要时请足部医生给予具体指导,以防止足溃疡的发生。只要坚持糖尿病规范治疗,加强糖尿病足的积极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糖尿病足的致残率、致死率就会大大降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