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解忧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0681 日期:2025-11-11 来源:论文网

     作者:加米拉·沙依木,热孜万古丽·阿帕尔,廖洪利,田刚

【摘要】 目的 探讨舒肝解忧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治疗方案,将呼吸科专科门诊及病房入选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50例),对照组(n=50例),两组患者均按相关指南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舒肝解忧中药,疗程为30天。结果 治疗组在支气管哮喘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FEV1% pre、FEV1/FVC、PEF% pre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FEV1%FVC、PEF% pre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肝解忧中药有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功效,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 舒肝解忧中药汤剂;肺功能指标;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病症。它属祖国医学“哮病”、“哮症”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致病机制十分复杂。本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肝解忧中药汤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呼吸科专科门诊及病房住院患者,进行肺功能指标检测。筛选出符合支气管哮喘的患者100例,排除其它疾病如肺结核、真菌、肿瘤等因素所致的慢性喘息者,排除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按纳入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43.19±11.01)岁,病程(5.23±6.83)年。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5.26±11.37)岁,病程(6.74±9.6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吸氧、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药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肝解忧中药汤剂;舒肝解忧中药方:柴胡、青皮、丹皮、香附、厚朴各9 g,郁金、白术、茯苓、赤芍、当归各12 g,丹参15 g。肝郁化火加黄芩6 g、山栀9 g、珍珠母15 g;脾虚湿盛加苍术9 g、生薏仁30 g、陈皮9 g。一疗程为30天,之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肺功能指标检查。

  3.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支气管哮喘疗效判断标准[1]。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FEV1增加量&>35%,或治疗后FEV1&>80%预计值。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FEV1增加量范围25%~35%,或治疗后FEV1达到预计值的60%~70%。PEF昼夜波动率&<20%。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FEV1增加量15%~24%,仍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支气管扩张剂。无效:临床症状和FEV1测定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显效率=(临床控制数+显效数)/总观察病例数×10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数+显效数+好转数)/总观察病例数×100%。

  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差值比较先行方差齐性检验,再采用成组t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采用Wilcoxon法。

  结 果

  1.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自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FVC、FEV1/FVC、PEF% pre指标,表明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FEV1/FVc、PEF% pre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FEV1%pre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别(P&>0.05)。见表1。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的比较注:※P&<0.01;◆P&<0.05;△P&>0.05;▲P&<0.05 2.支气管哮喘疗效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相应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6.0%,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6.35,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比较

  讨 论

  支气管哮喘的形成和反复发作除了过敏外,还有多种因素如气候、食物、精神因素、内分泌调节等综合作用的结果[2]。现代医学研究已公认哮喘是典型呼吸系统疾病中心身疾病之一[3],精神因素在疾病的发生、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引起哮喘的发病机制众所周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故情志内伤之病多与肝脏有关,《医碥》载:“郁而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因肝主疏泄,恼怒、思虑、悲哀、忧愁等情志变化往往使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而肝火和痰阻血瘀致哮喘均是在气郁基础上形成。祖国传统医学[4]对于哮喘的发作,多认为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津液失布,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感邪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抟结,壅塞气道,肺宣降失常,引动积痰而致。因肝肺关系密切,所以哮喘发作与肝密切相关,治疗上我们也应注意哮喘从肝治。

  本研究根据多年临床资料总结,认为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痰瘀阻络。故治疏肝健脾,化瘀降浊立法。给予柴胡、青皮、郁金、香附、厚朴疏肝理气解忧。肝气郁结,横克脾土,症见乏力,胃脘不适,故调治以健脾为要,予白术、茯苓、陈皮健脾益气;予苡仁、陈皮降浊。肝郁脾虚,气机不畅,气血运化失常,久则必致脉络瘀阻,故活血通络贯穿治疗始终,方中以当归、赤芍、丹参、丹皮活血化瘀。通过临床实验表明,舒肝解忧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提示该方法对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有明显作用。

  总之,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中药治疗有单味药,更多的是采用复方制剂研究报道,如温和益气、补肾活血、舒肝解忧等方药[5]。体现了中药多环节、多靶点、多通道的调节机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日臻完善,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基因靶点将成为可能,为深入研究此病症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1):817-822.

  [2]朱 琳.浅论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思路与方法[J].国医论坛,2006,21(3):17-18.

  [3]蒋加雁,李 雨.支气管哮喘患者焦虑和抑郁调查及治疗研究[J].临床医,2007,5(27):60.

  [4]周仲瑛,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19-120.

  [5]王哓红,杨牧祥,于文涛,等.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通报,2006,5(5):63-6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