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0572 日期:2025-11-10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中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FFA检查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行FFA检查,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在FFA检查过程中采取临床护理干预,针对造影所致的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等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过敏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FFA检查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检查, 可以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检查获得最佳效果。

【关键词】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护理干预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作为当代眼科诊断眼底病的重要检查方法。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是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在眼内血液循环时所发生的荧光,利用装有特殊的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摄像真实记录下眼底动态的变化。由于荧光素钠快速静脉注射后必须立即连续拍摄眼底影像,常发生轻重不等的不良反应,故造影能否顺利进行,护理干预起着很大作用。我科开展此项新技术有120例,摄像的成功率达100%,未发生重大不良反应,其中采取护理干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120例行FFA患者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32~68岁。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0例,眼底出血28例,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22例,不明原因视力下降21例,黄斑出血19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60例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2~66岁,平均(48.6±7.8)岁,药物过敏12例,原发性高血压19例,心脏病12例,糖尿病17例;对照组60例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34~68岁,平均(50.1±8.6)岁,药物过敏13例,原发性高血压16例,心脏病13例,糖尿病1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药物过敏史、各种并发疾病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检查,了解病人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病史。对育龄妇女应了解是否怀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FFA检查过程中采取临床护理干预,针对造影所致的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等进行护理干预。造影前严格掌握检查的禁忌证,做好心理护理[1]。与患者进行思想沟通,向患者解释FFA操作步骤,安慰鼓励患者,解除其思想顾虑,取得患者配合,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FFA检查。并与患者签定造影同意书。

  3. 护理干预具体内容

  (1)FFA检查前护理干预

  ①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对新开展的手术并不了解,检查又是在暗室中进行,患者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我们详细讲述此项检查的优越性、安全性、操作方法及步骤,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以解除其思想顾虑。告知检查过程护士会全程陪护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使其以最佳的心态配合FFA检查。②意外护理:避免空腹用药,因空腹时血糖低,机体反应状态增高,易发生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检查前需用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滴眼进行扩瞳,每5 min 1次,连续点3次。使瞳孔散大至7~8 mm,利于眼底周边病变的检查,以防漏拍眼底病变区域。而此时患者视物不清,行动不便,加之对暗室环境不适应而有碰伤或摔倒的可能。对此,我们搀扶其进入检查室,直至患者适应环境并坐好后方可进行检查。为确保患者安全,检查前通知家属接送,以防患者意外损伤。③急救物品准备:为防止意外发生,检查室备有急救药物及器材。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阿拉明、胃复安、氧气、静脉插管、听诊器、血压计等。

  (2)FFA检查中护理干预

  ①护士应耐心讲解检查中眼球固视的重要性,告之造影过程约需半小时,并运用暗示、转移鼓励、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并积极配合检查。同时嘱患者被检眼不瞬目,眼球固定,另一眼注视照相机上的指示灯。听从医生要求向上、下、左、右看,对上睑下垂或不合作者,护士协助其睁眼,方便医生造影拍摄。②让病人舒适地坐在照相机前,根据病人身高,调整座椅高度。嘱病人颈部放在颌架上,前额紧贴额杆,固定好头部,以保持病人体位舒适。③注射部位选择肘部较粗大、富有弹性的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进行穿刺,确保穿刺成功后,再注射药物,防止造影剂血管外漏,外漏可引起局部剧烈疼痛和注射侧手臂的钝痛,增加患者痛苦。因此要求护士做到“一针见血”。推药完毕不要立即拔针,要暂时保留静脉通道,以防迟缓变态反应发生时能及时抢救。

  (3)FFA检查后护理干预

  造影完毕后安排患者坐在休息室,尽可能不要视强光,可戴墨镜,30 min后如无异常,方可离去。并告知患者会出现皮肤、巩膜、小便发黄,甚至视物有异色感均属正常现象[2]。告之患者对此症状无须惊慌,嘱其适当增加饮水量,促进造影剂由肾脏排泄,通常在24 h后会自然消失,对人体无害。造影后瞳孔散大需4~6 h后恢复,在此期间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畏光等现象,嘱其不必紧张,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4)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

  FFA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荨麻疹、晕厥等,个别病例会发生休克死亡的严重并发症[3]。护士应注意观察P、R、BP及患者的反应,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准确判断、处理:①消化道反应:造影中的消化道反应及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多与精神因素有关,护士应多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做到耐心周到。病人出现恶心呕吐时,其多为一过性反应,嘱患者深呼吸,让病人多喝开水,症状很快就会消失。②皮肤瘙痒:症状不明显可口服抗过敏药物,症状明显者用地塞米松10 mg缓慢静脉注射。勿搔抓破皮肤造成感染。③神经系统反应:常出现头晕、心悸、胸闷等,应立即采取平卧、静脉给药、吸氧等。密切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适时给予情感支持,安抚患者避免出现紧张不安,以免加重症状而发生意外。本组120例患者未发生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

  4.观察项目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检查中出现的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及神经系统反应发生率。

  5.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FFA检查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干预组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过敏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1 FFA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略)

  讨 论

  目前FFA作为眼底病诊断和检查的重要方法,对眼底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注射荧光素钠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使FFA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实地告知患者造影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让患者对该项检查有一定认识,帮助患者全面提高适应能力,缓解紧张恐惧心理,使机体处于最佳适应状态,能成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组结果显示,干预组消化道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说明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总之,只要重视不良反应的影响及处理,FFA作为眼底病的常规检查方法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王志云,宋秀宁,朱秀莲,等.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2637.

  [2]李运平.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11):1327.

  [3]余时智,吴培芬.1例荧光素钠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8):93-94

  (2)FFA检查中护理干预

  ①护士应耐心讲解检查中眼球固视的重要性,告之造影过程约需半小时,并运用暗示、转移鼓励、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并积极配合检查。同时嘱患者被检眼不瞬目,眼球固定,另一眼注视照相机上的指示灯。听从医生要求向上、下、左、右看,对上睑下垂或不合作者,护士协助其睁眼,方便医生造影拍摄。②让病人舒适地坐在照相机前,根据病人身高,调整座椅高度。嘱病人颈部放在颌架上,前额紧贴额杆,固定好头部,以保持病人体位舒适。③注射部位选择肘部较粗大、富有弹性的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进行穿刺,确保穿刺成功后,再注射药物,防止造影剂血管外漏,外漏可引起局部剧烈疼痛和注射侧手臂的钝痛,增加患者痛苦。因此要求护士做到“一针见血”。推药完毕不要立即拔针,要暂时保留静脉通道,以防迟缓变态反应发生时能及时抢救。

  (3)FFA检查后护理干预

  造影完毕后安排患者坐在休息室,尽可能不要视强光,可戴墨镜,30 min后如无异常,方可离去。并告知患者会出现皮肤、巩膜、小便发黄,甚至视物有异色感均属正常现象[2]。告之患者对此症状无须惊慌,嘱其适当增加饮水量,促进造影剂由肾脏排泄,通常在24 h后会自然消失,对人体无害。造影后瞳孔散大需4~6 h后恢复,在此期间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畏光等现象,嘱其不必紧张,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4)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

  FFA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荨麻疹、晕厥等,个别病例会发生休克死亡的严重并发症[3]。护士应注意观察P、R、BP及患者的反应,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准确判断、处理:①消化道反应:造影中的消化道反应及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多与精神因素有关,护士应多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做到耐心周到。病人出现恶心呕吐时,其多为一过性反应,嘱患者深呼吸,让病人多喝开水,症状很快就会消失。②皮肤瘙痒:症状不明显可口服抗过敏药物,症状明显者用地塞米松10 mg缓慢静脉注射。勿搔抓破皮肤造成感染。③神经系统反应:常出现头晕、心悸、胸闷等,应立即采取平卧、静脉给药、吸氧等。密切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适时给予情感支持,安抚患者避免出现紧张不安,以免加重症状而发生意外。本组120例患者未发生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

  4.观察项目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检查中出现的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及神经系统反应发生率。

  5.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FFA检查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干预组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过敏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1 FFA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略)

  讨 论

  目前FFA作为眼底病诊断和检查的重要方法,对眼底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注射荧光素钠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使FFA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实地告知患者造影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让患者对该项检查有一定认识,帮助患者全面提高适应能力,缓解紧张恐惧心理,使机体处于最佳适应状态,能成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组结果显示,干预组消化道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说明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总之,只要重视不良反应的影响及处理,FFA作为眼底病的常规检查方法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王志云,宋秀宁,朱秀莲,等.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2637.

  [2]李运平.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11):1327.

  [3]余时智,吴培芬.1例荧光素钠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8):93-9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